培養孩子左右腦思維的四重境界:一位伯克利物理學博士的忠告

2019-01-06     曹強育     反饋

文 | 葉李華

台灣首位科幻教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

境界一

耳濡目染,激發興趣

大家看過《神奇旅程》這部電影嗎?

(神奇旅程電影海報)

大概都沒有,因為它太早太早了,是1966年的作品。但是,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它是我最早的科幻啟蒙。

我生於1962年,這部電影在台灣放映時大概是1967年。也就是說,看這部電影時,我只是個四五歲的孩子,認識的中文字寥寥可數,頂多十幾個字。可是,我竟然能夠把這部好萊塢製作的、非常精彩的科幻電影從頭到尾看完了,而且看得津津有味,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是我爸爸的功勞——他帶我去看電影的時候,坐在角落裡,小聲地把字幕一句一句念給我聽。然後,我就看懂了。

過了幾年,我小學二年級,識的字比較多了,至少可以看得懂漫畫書,我媽媽就給我精挑細選一些她覺得有意義的漫畫書。

有一天,媽媽告訴我她發現了一套漫畫書,特別精彩,跟其他漫畫書都不一樣。後來我才知道,這些漫畫書的作者是劉興欽老師。他是台灣著名的漫畫家、發明家,也是我科幻啟蒙的第一位老師。

幾十年後,我在新竹交通大學教書,知道他要來學校參加一個活動。我提早到了會場,沒想到竟然在等電梯的時候跟他相遇了。

我趕緊衝上去向他介紹自己,跟他說我小學二年級時,媽媽就買了《科學怪人》給我看,後來把他的每一本漫畫書都看得滾瓜爛熟。他非常幽默,對我說:「那你從小受到我的毒害很深。」我說:「是的,您害我讀了一個物理博士。」

接下來,要講到影響我更深的另外一位作家——倪匡老師。我高一的時候,就開始看他的作品。倪匡老師被稱為香港的四大才子之一,他花了40年的時間,以衛斯理為主角寫了145個故事,而這145個故事我都讀過無數遍。

2004年,我終於跟我心目中的大師——倪匡老師有了一次重要的合作機會。那時候,他宣布自己封筆了。我用回憶錄的方式,把他的故事重新整理,出了10本《衛斯理回憶錄》。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一是他的舊故事,三分之二是我的新故事。我的第一本書寫完之後,他還親自幫我寫了序。

(葉李華老師作品《衛斯理回憶錄》)

接下來,再介紹另外一位對我影響至深的人,他就是20世紀三位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

我翻譯了他的整套《銀河帝國未來史》,因此被稱為阿西莫夫在中文世界的代言人。曾經有人問我:這套書里有沒有火星人?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科幻的想像要跟實際的科學互相配合。

打個比方,科學和科幻就像左腳和右腳。想想看你走路的時候是怎麼走的?是不是左腳邁出一步之後,然後右腳再邁出去一步?有沒有可能你拚命地邁右腳,一直把左腳跟擱在後面,或者是拚命邁左腳,把右腳放在後面?

火星人的故事其實之前早就有人寫,可是到了阿西莫夫那個時代,科學家開始懷疑火星上沒有人,或者說沒有智慧的生命,所以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來寫火星人的故事,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葉李華老師翻譯的《銀河帝國》七部曲)

要培養孩子對科幻和科學的興趣,父母的引導很重要,以我的成長經歷來說,我父親很愛看好萊塢電影,尤其是有科幻色彩的電影;我媽媽覺得好的漫畫是不錯的課外讀物。家長儘可能挑選優良的作品,陪同孩子一起觀看,自然而然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境界二

從0到1,天馬行空

美國火箭之父戈達德在1926年就做出一個真的能飛的火箭,雖然還無法載人。有人說,他只做出了火箭的模型,但是科學的研究本來就是要從模型開始的,如果模型成功的話,把它放大就是真實的了。

(美國火箭之父戈達德)

他的發明申請到了很多專利。後來美國航空航天局在1969年登陸月球的時候,真的使用了他的發明,所以他要算是美國發展太空航行的第一號人物。

我要說的故事是,在他很小的時候,連模型都不會做的時候,他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夢。他的夢想是怎麼來的?這件事非常重要,他的夢想來自他非常崇拜的一位科幻大師。

這位科幻大師就是法國的科幻之父凡爾納。很多人知道他寫了《海底兩萬里》,但今天我要介紹的不是《海底兩萬里》,而是影響了美國火箭之父戈達德的這本書,《從地球到月球》。

這本小說描寫了一個非常巨大的炮管,裡面塞了一個很大很大的炮彈。那個炮彈是空心的,能讓人坐在裡面。這樣,空心炮彈一打出去,如果它飛得足夠高,就有可能載人飛到月球上。

戈達德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已經熟讀這本書,而且立志要實現登月的夢想。一部精彩的、優秀的科幻小說真的會促進科學的發展,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美國火箭之父戈達德製作的火箭)

不過,大家在看科幻故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太過認真,太過認真的話你就會被科幻作家牽著鼻子走。科幻作品是要開發讀者的想像力,而不是約束大家的想像力,如果你100%相信作者,反倒是你的想像力被約束了。

夢想、希望和真實,這三個階段在文學上的表現有所不同:奇幻文學可以說是一些夢想,而科幻文學就是希望,科學與技術則是真實的,將它普及化就是科普文學。在我看來其實這三個階段是一脈相承的。

境界三

先釋放想像,再用科學思維去約束

童話故事和神話故事裡有很多有趣的幻想,那些幻想天馬行空,完全沒有告訴你怎麼實現這樣的可能性。可是,科幻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幻想,科幻作品或多或少會告訴你它是怎樣實現的。不過請注意,因為科幻不是真實的科技,我們不能100%照著它的方式來實現。

接下來,我們談一談想像力。不管是天馬行空,還是合情合理的幻想,其實都跟想像力有關。拿《玩具總動員》這部電影來舉例。

(電影玩具總動員海報)

這個故事的核心要素是,每一個玩具都有生命。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標準的天馬行空,它不可能有實現的希望。

當然你可以說,我們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或生物技術,把這些玩具人物做到越來越栩栩如生,但這跟故事的設定還是不太一樣。因為電影裡面刻意強調,人類不在的時候,它們才會活起來,在人類面前,它們都不會動。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