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廿八,藥王孫真人聖誕,持誦藥王寶誥可祛病延年,勤行念誦,自有靈驗!

2024-06-03     玉兒     反饋

自古道門內部有「十道九醫」之說,農曆四月廿八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藥王孫思邈真人聖誕,當願眾生,福壽康寧!

在道教中,與醫學相關的神仙信仰有很多,較多有神農、岐伯、雷公、扁鵲、張仲景、華佗、皇甫謐、淳于意、王叔和、葛洪、陶弘景、孫思邈、劉守真、韋慈藏、韋善俊等。

最著名的藥王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徽宗曾封其為「妙應真人」,孫思邈信仰較為普遍,很多宮觀或自取名藥王廟、或設藥王殿供奉。

孫思邈祖師在道教尊為「九天採訪三界藥王天醫大聖」、「藥王孫大真人」、「開元普度天尊」、「感應普救天尊」等,居天醫採訪院藥王妙濟宮、九天保蓮宮等。

孫思邈,首先是位醫學家,因醫理通達、醫技高明,而被朝廷敕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醫高尚,重視養生,濟世活人,活了一百多歲,被後世稱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無私無欲,只講奉獻,不講索取,不慕榮利。

孫大真人一生鍊氣養神,精究醫藥,務行陰德,常蘊仁慈,汲汲以善為務。小蛇之傷,昆蟲之微爾,思邈以藥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蟲,非人可及,至於龍宮之報,感靈異之若此。《道德經》曰: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真人深合其道也!

志心皈命禮。

太極宮中,全真天上。擅回生之妙術,闡大道之薈華。幼號神通,長多奇蹟。羨門廣成之譽,睿賞非虛;齊梁隋唐之朝,年華莫測。峸峰謝表,書墨跡之無痕;肘後天機,入龍宮而啟秘。諭該三教,方著《千金》。洵藥境之醫王,實玄宗之領仙。大悲大願,至妙至神。降龍伏虎,護國救民,靈感孫大真人,慈悲救世天尊。

志心皈命禮。

百家門上煉丹成,神虎巡風游世界。身穿龍袍,腳騰火輪。凡民有難來相請,護助弟子救萬民。千處有請千處應,萬處有請萬處靈。屋宅化做黃金殿,病人化作天生人。吃藥有效,用藥有靈。消除災障,治邪亡魂。二把老龍當眼看,唐朝香火救凡民。起死回生如反掌,靈丹救濟世間人。煉靈丹,治妙藥。傳海上之仙方,引龍宮之妙訣。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唐醫祖,濟世高隍天尊。

志心稱念開元普度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虔誠持誦藥王孫真人寶誥可祛病延年,勤行念誦,自有靈驗!

幼號神通,長多奇蹟

行善濟人,醫德高尚

孫思邈祖師,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約公元541年出生在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父母為耕織為業,養家餬口。自幼遭受風冷,缺吃少穿,身瘦力弱,經常生病,為尋醫看病,幾乎花盡了家裡的收入和田產。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學說。

孫思邈七歲入學就讀,由於聰明過人,每日能誦讀千餘字,很受老師的器重,十八歲立志學醫,二十歲即為鄉鄰治病,孫思邈成年後,對老莊百家之說猶感興趣。有一次,洛州總管獨孤信路過華原,無意中遇到孫祖,驚奇地說:「這是一個聖童」。但深感受其見識高超而家境貧寒,將來不會被重用。

周宣帝時,他便退隱至太白山學道,每日鍊氣養形,求學度世之術,終有成就,體合道真。他不但通曉如何推算天文曆法,還精究醫藥之學,且通過審察人之聲色,以診其疾。

孫思邈對古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倡導婦科、兒科、針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他還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上峨眉山、終南山、下江州,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採集中藥,邊臨床試驗,孫思邈是繼張仲景之後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者,為祖國的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後周宣帝(公元579年)時,朝廷多故,社會動亂,孫思邈隱居秦嶺太白山中。當時,大將軍楊堅輔政,下詔征孫思邈為國子博士。孫思邈託疾不就任。他曾對人說:「過此五十年,當有聖人出現,我才出來幫助他,來濟世活人」。

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經典,探索養生術,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認為道在身內而不在身外,一個人只要潛心靜性、鍊氣養形,雖無師傅指點,也可達到養煉目的。

所以,孫思邈拒絕世俗往來,傾心於道的修煉,並不絕總結前人養煉的寶貴經驗,而最終功滿道成,成了一名恪守道規,無師自通的道士。

孫思邈不斷總結仙道經驗。他認為修道之士飛升成仙,必須修德積善,積善愈多,仙階就愈高。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還制定了「救疾濟危」「無欲無求」的標準,廣積善德,務欲成仙。醫離不開藥,他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深入太白山、終南山、峨眉山的老林中,尋求藥農,多方採集,分類總結。後來,他所著的醫書中八百多種草藥,就是這個時期積累的。

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開始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根據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獻,以及陝西省耀縣藥王山有關碑刻,孫思邈的著作80餘種,今多亡佚。

孫思邈醫德也十分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是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

懸絲診脈,虎守杏林

身穿龍袍,腳騰火輪

唐貞觀年間,長孫皇后懷孕已十多個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臥床不起。雖經不少太醫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太宗愁鎖眉頭,坐臥不寧。徐茂功將孫祖推薦給太宗。

孫祖受詔後,一面向皇后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認真審閱太醫的病歷處方,作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祖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后房外開始 「引線診脈」了。

沒有多大功夫,孫祖便診完了皇后的脈。原來,孫祖醫術神奇,靠著一根細線的傳動,竟能診斷清人體脈搏的跳動,這就是他被群眾稱為神醫的原因。

後經孫祖診治,皇后產下了皇子。孫祖不願在朝為官,立志漂泊四方為廣大人民群眾舍藥治病,並撰寫《千金方》濟世活人,向太宗陳述了自己的志願,婉言謝絕了太宗賜給的官位。太宗賜給他「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孫祖又拒絕了太宗賜給的黃金綢緞。

1/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