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8日訊)烏魯地南警局遇襲事件舉國震驚,一位馬大學者分析,兇徒雖然沒有犯罪前科,但其暴行可能源於多年以來對政府的怨恨與憤怒,最終才釀成了這起2死1傷的恐怖攻擊事件。
來自馬大法律系的犯罪學家哈茲麗娜貝格姆(Haezreena Begum)指出,雖然兇徒的犯罪紀錄清白,使得他不在警方的監視名單之中,但其父親卻是伊斯蘭祈禱團的成員之一。
「這不禁引起了疑問,既暴力意識形態究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亡,還是繼續發展壯大。」

馬大法律系的犯罪學家哈茲麗娜貝格姆
她說,或許是兇徒在成長過程中目睹了父親的被捕與家庭的艱辛,使得他多年來對當局懷有沮喪、怨恨、憤怒的情緒,最終造成這樁襲擊事件。
「新聞也報導稱,兇徒與兄弟姐妹並未接受正規的教育,而是由他們的父親在家中進行教導,這確立了學習理論,既人們如何吸收、處理、保留信息,以及如何受到控制者的影響。」
哈茲麗娜續稱,從犯罪學的角度來看,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為達到目的而採取的攻擊性行為,或透過實施暴力行為而直接獲得獎勵,從而學會具備攻擊性。
「因此,個人可能會透過學習和模仿而變得具有攻擊性,兇徒的家人或熟悉他的人,可能早就預測到了他的攻擊行為。」
她表示,無論兇徒的動機是什麼,此次襲擊事件已清楚表明,犯罪事件可能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出乎意料地上演。
「我們不能僅僅依賴當局,而是作為一個公民積極發揮作用,確保我們的親屬和鄰居受控,不會對社會構成威脅。」
上述兇案於昨日凌晨2時45分發生,事發時蒙面兇徒手持巴冷刀闖入烏魯地南警局,先是砍傷一名警員,然後搶走警員配槍,並射殺警員,造成3名警員2死1重傷。
警方在搜索兇徒位於烏魯地南的住家時,發現與伊斯蘭祈禱團相關的物品。
警方相信嫌犯的父親是伊斯蘭祈禱團的餘黨,並逮捕一家5人,年齡介於14歲至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