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3-11-12     玉兒     反饋

陪伴對孩子很重要

心理學認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愛,樹立起自信心。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是影響孩子行為的一個關鍵因素。通過陪伴,可以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現代醫學認為,陪伴與互動能幫助大腦內各部分功能區之間形成新的或更強的聯結,形成更適應環境的神經迴路。反之,低數量、低質量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多疑,難以建立自信,難於在將來和老師、同學甚至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信任的關係,甚至罹患精神障礙。

堅持做到高質量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要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一起分享他或她的快樂、收穫、悲傷,理解和接納孩子的一切。在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和想法的同時,以平等而不是俯視甚至命令式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交流,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從家長這裡獲得良好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當真正做到這些的時候,孩子就會很願意接受意見,而不再需要長篇大論地講道理。這也為今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礎。

陪伴孩子重在有耐心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建議家長可以給他(她)們讀些故事,即使聽不懂內容也不要緊,孩子非常享受坐在大人懷裡聽故事的感覺。

到孩子長大一點,很多家長就會發現他(她)們開始挑毛病了:「爸爸,你讀錯了」,「媽媽,你又讀錯了」。再大一點的時候,就會圍著家長問「十萬個為什麼」,很多父母被孩子問得暈頭轉向。其實,可以虛心承認自己也不知道,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尋找答案。這個過程,對於培養孩子獨立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對孩子頻繁的提問表現出耐煩或敷衍,這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被信任,讓他們內心失望,久而久之就不再會表達內心所思所想,把自己封閉起來。

當然,一起做遊戲也是很好的陪伴。家長要放下架子,讓思想回到童年時代,陪著天真的孩子投入地玩耍。另外,也可以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聊聊自己的工作,告訴孩子事業的重要價值,培養其責任心,樹立良好的家長形象。

陪伴把握幾個關鍵點

要有足夠的時間:如果因為特殊原因經常不在家,也要創造條件陪伴孩子,比如常跟孩子通電話、視頻聊天、寫信或者寄一些禮物。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知道父母愛他們。

多聽少說,身教甚於言傳:碰到問題,家長不要一味說教,可以自己做好正確的事,同時給予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這一方面是在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觀察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是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如果父母天天玩手機,卻總是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恐怕難以做出表率。

儘量堅持不干涉原則:有些家長認為「我們要為孩子選擇最正確的路」、「照著我說的做肯定沒錯」,這種居高臨下的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反感,從而挫傷其積極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只要不犯原則性的問題,應該儘量讓孩子去嘗試。要知道孩子有犯錯的權利,也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有不少家長反映,當給孩子越來越多的自由時,孩子學習成績反而越來越好,比天天盯著學習還有效,這就是得益於不干涉。

老人永遠無法替代父母的陪伴:現代社會,老人幫著照料孫輩,父母為事業打拚的現象非常普遍。孰不知,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好與父母的依戀關係,處理好分離焦慮。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期,離不開與父母的共同面對,這些是父母之外的人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