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剛揭曉!這兩位獲獎院士有多牛?論成就貢獻,明星中的明星

2019-01-08     曹強育     反饋

今天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8個項目和7名科技專家,合計285項(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予劉永坦院士和錢七虎院士。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技合作獎5人,授獎總數比2017年增加5項。

隨著國家科技獎勵申報機制的改革,對獲獎項目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創新度要求更高,競爭異常激烈。2018年度上海市共有47項牽頭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占全國獲獎總數的16.5%,連續第17年獲獎比例超過10%。47項獲獎項目中,上海牽頭完成的有29項,是自2015年以來,牽頭獲獎數量最多的一年。特別是在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中,上海參與1項;2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上海牽頭完成1項。

錢七虎:把個人利益融合進祖國需要

錢七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人物簡介:

錢七虎,81歲,防護工程和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錢七虎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率先將運籌學和系統工程方法運用於防護工程領域。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在深部岩石力學、深地下工程防護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參加了國內多條地鐵工程、城市水下隧道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設計方案審查工作和評標工作,作為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委員協助完成了南京長江隧道、上海長江隧道和武漢長江隧道建設。

他不計個人得失,祖國哪裡有需要,他就到哪兒去。他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及軍隊重大科研任務,以及裝藥量世界第一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與時為我國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機庫防護門計算,在工程防護、岩石力學及地下空間開發等領域科研成果豐碩。

錢七虎常說,只有將個人的利益、前途融合到祖國、人民的事業和黨的需要中去,才能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不被坎坷和困難所壓倒,才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去攀登事業的高峰。

刻苦學習打下基礎

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那時的青年學生都渴望學習工程技術,憧憬著成為各類專家,投身祖國偉大的建設事業。「當時中學的領導先是通知我保送蘇聯留學。我一心想著到蘇聯學習水力發電,回國後在長江、黃河上建設巨大的水電站。」錢七虎回憶,「可不久組織又通知我因哈軍工急需學員,改為保送我去哈軍工學習軍事工程。」面對這個巨大的轉折,錢七虎沒有猶豫,他深深明白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靠黨和國家的關懷。「『黨叫幹啥就幹啥』, 這是時代的號召,也成為我一生做人的準則。」

在哈軍工六年的學員生活中,錢七虎除一次暑假外,其餘時間都留院鑽研課程。平時節假日,他也很少上街觀賞哈爾濱的美麗風景,連春天松花江千里冰封融化的壯觀景色也遺憾錯過。憑著刻苦,錢七虎獲得了全優的學習成績。

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軍工預科畢業,進入本科要分專業。當時軍工學員中最吃香的是可以戴大蓋帽的空軍和海軍工程系,其次是能穿大皮靴的裝甲兵工程系。不少人認為工程兵工程系土氣,至於學習防護工程專業,更被認為是和黃土打交道。「當時我們的專業分配是『命令』宣布的。對於防護工程專業,我並沒有因為它是組織分配的,而減弱了對它的感情。」錢七虎說,「我通過實踐和對專業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它在保衛祖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為獻身防護工程事業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錢七虎畢業後留院擔任教員,被選拔留學蘇聯,前往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攻讀副博士研究生,仍然從事防護工程專業的研究。在留學的四年里,錢七虎一如既往刻苦攻讀,收穫頗豐。

1965年學成歸國的錢七虎又一次接受了命運的考驗,但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剛回到北京的他原本被安排在工程兵科研設計院,可休假一個月後,他接到了回西安工程兵工程學院工作的新任務。二話沒說,錢七虎立刻動身去西安報到,這一干就是30年。

錢七虎沒能在文革中倖免,但逆境並沒有讓他消沉。文革中的充裕時間、單身生活的寂寞,成了他從事科研的有利條件——他抓緊每分每秒看書、推演公式。為拿到精確的數據,錢七虎到當時國內僅有的幾個有大型電子計算機的單位去,在別人吃飯和晚上休息的時間上機操作。他跑圖書館、進情報所、査資料、熟悉了防護工程領域的國內外動態,竭盡全力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一個個教學和科研任務。「在這些艱難的日子所取得的成績也為我之後發表論文、著作以及獲得科技成果獎打下了基礎。」

主持實施「天下第一爆」

1992年,錢七虎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那時,偌大的珠海市只有一個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機場——三灶機場,每天只有一兩個航班。當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機場擴大為3平方公里,並將1300米跑道加長為4000米。然而,雄踞三灶島南端的炮台山成了機場擴建的天然障礙。

炮台山要爆破的消息迅速傳開,可工程讓人生畏——土石方達1085.2萬立方米的炮台山要一次爆破成功,50%的土石方要拋入大海,剩下一半也要鬆動破碎。時任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的錢七虎臨危受命,他立下了軍令狀:風險與機遇同在,我到珠海去考察,能幹我就在那裡定下來,我對院黨委負責,對上級負責。

在錢七虎的領銜下,工程團隊克服了土石方拋擲率、准爆等問題,還儘可能減少爆震危害。當年12月28日下午,1.2萬噸炸藥和數萬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的精確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內逐一起爆。七八分鐘後,硝煙散去。大半個炮台山沒了蹤影,剩下的是一大堆蓬鬆的土石——爆破達到了預期效果!

劉永坦: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

劉永坦。圖片來源:哈工大官網

人物簡介:

劉永坦,82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他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系統研究。他在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領域有著精深的造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他負責研究的「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在雷達研究中,他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帶寬信號與系統提出了新的補償理論。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從未止步的努力。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領導和培育的創新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新體制雷達研究並成功實現工程應用,技術成果國際領先,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從小埋下科技報國心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家書香門第。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劉永坦在母親的教導下,培養出了很強的求知慾和愛國心。父親也常常告訴劉永坦,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

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的決心,劉永坦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成績優異的他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短暫的兩年時光,他毫不懈怠,扎紮實實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學講台,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1/2
下一頁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6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9K次觀看
劉奇奇 • 920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850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7K次觀看
劉奇奇 • 850次觀看
劉奇奇 • 900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940次觀看
劉奇奇 • 970次觀看
劉奇奇 • 940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1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