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如何避免孩子自私 、嬌寵、 任性 等行為

2019-01-03     曹強育     反饋

李玫瑾教授:長期研究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她認為,對六歲前的孩子進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唯有這樣,孩子從小到大才能避免自私、嬌寵、任性等行為。

自私的是孩子天性,但是我們要讓孩子形成一個性格與別人相處,那麼就涉及到他人,所以你要讓孩子形成一個他人的意識。

這個他人意識最開始從哪裡開始形成呢?就是家,而這個家裡什麼事讓孩子形成他人的意識呢,那我們大家知道家人在一起的事情就是吃飯,所以我們就以吃飯為訓練的方式。

一、通過吃飯訓練孩子的他人意識

當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想上大桌吃飯,她想上桌跟你們一起吃飯,你就可以從這個時候就開始訓練她這個意識,所以李玫瑾教授覺得六歲之前訓練孩子特簡單,跟動物一樣都用食物就可以解決啊,

也就是早期你不用講太多道理,等後來再講道理, 什麼時候講道理呢,12歲之後講道理,12歲之前就給他養成一些生活的習慣。

那麼他從一上桌你就給孩子立個一規矩,大人不動筷子你就不能吃。

那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又餓了, 正長身體的哪能讓他餓著呢,趕快讓她來吃吧。其實孩子不差這一口,也不差這一小時,為什麼? 因為人這一生要經歷很多痛苦,飢餓是第一種最初級的忍耐,也就是你餓了你得忍,你今後你要萬一有點什麼事,你說我餓了就不幹了?這不行,所以這是第一個。

二、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一樣,我們是一個整體

第二最最重要的,你要讓孩子知道你餓我們也餓,所以當孩子喊餓的時候你蹲下來,

你說 唉呀,怎麼了,這是不特空的慌啊,對吧,唉喲你摸摸媽媽,媽媽也特空,

空的慌了,我估計你爸爸也空了,為什麼呢?都是11點吃飯,所以現在五點鐘我們都餓了,

可是呢媽媽還得幹活,媽媽得做飯,你看我得洗菜得炒菜,一個人忙不過來,

你爸爸呢還在上班,他這麼辛苦的正往家趕呢。孩子,你怎麼能一人在這先吃呢?

再說,這樣也不合理等一等。你這樣給爸爸打電話,讓他快點回來,媽媽也加快步伐,

然後你再幫媽媽干點活,咱們一塊上弄。弄完了,爸爸沒在家裡,你要讓他知道,爸爸也很辛苦,一定有她的一份。 我們是一個整體,不能只顧自己。

所以這個孩子就明白了,噢,在家 里的事是大家的事,大家要都一樣,你不能說你坐那,你先吃點心,我們待會再吃飯,那孩子覺得我跟你不一樣,所以她以後她有很多事兒,覺得你就應該不一樣,相反 你讓孩子覺得我們是一樣的,這她才會有一個群體的整體的意識。

三、從小事開始讓孩子學會分擔,分憂幫忙

那麼包括到成年、青春期都是這個問題。家裡所有的事後面有個建議,就是 讓孩子學會分擔、分憂,那麼這個就防止自私。

像有些孩子動不動就跳樓自殺了,說什麼呢?唉爸爸媽媽你們都很強了,用不著我了,拜拜吧,走了;

有的說媽媽你真善良,爸爸你跟英武,你們都很棒, 唉呀我不爭氣了。對不起了,我自殺了。

什麼意思?孩子沒有形成對父母的那份責任,你要知道,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是要靠相互依靠的,沒有他就沒有你沒有你就沒有我,是這種關係才行。

所以家裡頭哪怕你的孩子還很小,你要說媽媽特別難受,寶寶你過來陪陪我,唉~給我弄塊毛巾,給我擦擦臉, 其實有些事你自己掙扎著起來能做,但是你一定要讓孩子做,讓她知道你弱的時候你需她,這樣的話,當孩子照顧過你,她才會知道,哎呦我媽真病的時候我怎麼辦呀,

我不能不管啊!孩子才會形成不自私的這樣的一個意識。

四、防止孩子嬌氣

防止嬌氣也是我們現在刻不容緩的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家都住進樓房,不像過去,出了門還經常干點農活,像過去早期孩子還勞動,

現在都有點什麼事學校都不敢搞了,夏令營都不敢搞了,有點什麼事兒家長就會告校長、告學校對吧,體育活動都不敢弄了,這都是我們社會的扭曲。

李玫瑾教授覺得這種家長都很愚蠢,你告了一起案子,整的這整個學校都不敢搞活動了,而學校不搞活動,最後所有的孩子身體體質都下降,當然這個問題解決應該走保險,

這所有的孩子出事都應該保險公司賠,而不應該由學校來賠。這都是我們這個社會設計的問題啊,但是從我個人來講,我們的孩子現在幾乎沒有鍛鍊的機會了:

住在樓房裡,出門就電梯,然後出門再上車,到了學校的坐在那裡,晚上寫作業寫到11點,周六周日還在上課,他拿什麼時間去鍛鍊,他鍛鍊什麼?

你要玩都沒地兒,你想踢球沒操場對吧,你想打球怕把人玻璃給啐了,玩桌球又沒那麼多孩子,你說孩子還鍛鍊啥?

對孩子進行意志力的磨練

可是這種情況還要鍛鍊,所以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就是他的意志力的磨練,靠不了體力勞動,就要靠運動,運動也是一種體力之苦,什麼叫體力之苦呢?

就是早晨起來帶她出去跑步,爸爸帶著孩子跑,這一般是爸爸該乾的活,爸爸不在媽媽也要帶,幹嘛呢?

周六周日咱們起來鍛鍊去,到操場開始跑,跑一會她就跑不動了,你放慢點速度悠著點,別讓孩子停下來,跑一會歇一會,再跑再跑再跑,她只要做到堅持下來,慢慢習慣了,過了那個喘息期,她就能習慣了。

這讓他練什麼?讓他練一種只要堅持。還有個游泳,游泳是最好的一種運動,我經常講四五歲、六七歲,你甭管幾歲十歲之內,讓孩子去學游泳。

那孩子沒有一個願意自己下水的,都是被推下去的,撲騰以後的在那喝水,然後教練給一根棍兒,扔一救生圈啊,這孩子肯定回去給你告狀,唉呦,今天嚇si我了,我喝了好幾口水,啊肯定是這樣,

然後呢,你告訴孩子,你si了嗎?沒si。唉寶貝我告訴你啊,你要記住,

就人這一輩子,你要記住這事兒,只要你撲騰就si不了,這就讓孩子鍛鍊什麼——勇氣和堅持。

所以這個兩個東西讓孩子鍛鍊以後,那你想這幾個都做到,您這孩子六歲之後上學:她知道不給你鬧事;她還有話跟你說;

她知道自己怎麼權衡利弊,然後她知道考慮你的想法啊,考慮別人的感受,然後自己能堅持,您說這還有什麼問題呢?

所以有很多家長說十多歲為什麼管不了?孩子六歲之前沒管,習慣一旦養成你再改,就跟我已經學會咱們這普通話了,你讓我改成英語呢怎麼改,改不了了。

我除非再學一門?你要我把這語言忘掉,那是不可能的,她已經建立這個行為習慣,你讓她忘掉她怎麼可能呢?好吃懶做這多舒服啊,所以你後面再讓他不好吃懶做,你怎麼改變?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