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真正需要的,不是陪伴,是這兩樣東西

2024-05-07     玉兒     反饋

01、卷首語

小的時候覺得父母似乎是無所不能的,也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

可隨著自己漸漸長大,父母也慢慢老了,不再高大,不再強壯,再也不能做自己最堅強的依靠了。

總以為,陪伴在父母身邊,便是最大的孝順,其實不然。

父母老了,真正需要的是這兩樣東西。

02、養老的錢,保障生活質量

富勒說:「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

父母為生活,為兒女辛苦奔波了大半輩子,到老了,應該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父母老了,沒有了賺錢的能力,而兒女,則是他們最大的依靠。

除了陪伴,兒女要給父母提供養老的錢,以保障父母的生活質量,讓他們不需要為生活憂心。

老家的一個鄰居,和年邁的母親在一起生活。

他在外人面前總是表現出一副孝順的樣子,說自己不放心母親一個人在家裡,所以把工作辭了,一心伺候在母親身邊。

可他的母親,一年到頭穿的都是那幾件舊衣裳。有點小病小痛的,也只是強忍著,沒有去醫院看看。

兒子不在家的時候,她一個人就是白粥加鹹菜,日子很是清苦。

有的時候,還會聽見鄰居抱怨母親,說:你年紀這麼大了,要錢有什麼用?我又沒有缺你吃,缺你穿?

雖然有兒子照顧她的生活,可是很少看見她臉上的笑容,她心裡的苦,大概也是無處可訴。

父母老了,真正需要的是養老的錢,能夠讓他們改善生活質量,讓他們過得更舒心。

真心孝順父母,就要懂得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努力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

讓他們在晚年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來自兒女的孝心。

03、尊重,接受他失去「價值」的事實

從小到大,習慣了父母給予自己的一切,也習慣了從父母身上索取。

到父母老了,要學會接受父母失去價值的事實,他們不能再為兒女遮風擋雨,不能再為兒女分擔壓力。

當父母沒有價值了,更要懂得維護父母的尊嚴,給予他們尊重和體面。

看過這樣一段視訊,說的是:

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忙得不可開交。

男人無奈,只好讓母親過來幫忙照顧。

可母親眼疾越來越嚴重了,奶瓶的刻度看不清,藥品上的說明也看不清,還經常將東西弄錯。

母親過來了一段日子,非但沒有幫上忙,家裡反而更亂了。

夫妻兩人經常三天一吵,五天一鬧,幾乎家無寧日。

有一次,母親忍不住勸男人,要多擔待一點,多哄哄妻子。

男人心裡的情緒爆發了,開始指責母親什麼忙都幫不上,反倒還添亂……

母親沉默不語,第二天便收拾衣服回鄉了,可知兒子的話,真的傷了她的心。

孝順父母的人,與父母在一起時,是不帶任何功利性的。

有的子女對父母好,是因為父母身上有附加價值,有資源可圖。這,便是假孝順。

孟軻說:「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能夠解憂。」

兒女若是真的孝順父母,就要懂得給予父母尊重,接納他們現在的狀態,努力寬慰他們。

就算他們不能再為兒女分擔些什麼,也不會責怪父母,不要抱怨指責,要真心接納他們。

04、總結

孝順父母,不是做做表面功夫就可以,而是要學會用心。

父母在漸漸變老,作為子女,要盡最大的能力,帶給父母體面舒適的晚年生活,努力給予父母真正想要的尊重。

用自己的力量,給父母帶去更多的溫暖,讓他們真正展開笑容。

與父母一生的緣分,很短暫。且行且珍惜,做個問心無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