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婆婆從針尖對麥芒變成和諧一家人,我經歷了什麼

2020-06-29     楓葉飛     反饋

文/春天曉

當今社會,女人一旦成為母親,普遍只有兩條路,一是全職媽媽;二是職場媽媽。

全職媽媽帶娃,遠離婆婆,多數幾乎沒有自己的收入,每日陷在鍋碗瓢盆里,找不到主婦以外的自我價值。

職場媽媽看似光鮮,如果沒有絕對豐厚的收入和可靠的保姆,只能和婆婆或者自家媽媽同住一屋,三代同堂,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的差異時刻能擦出火花,免不了雞飛狗跳。

剛結婚時,媽媽總跟我說,以後給親媽買衣服也要給婆婆買,過節日給親媽100塊不能只給婆婆50塊,對待婆婆要和親媽一樣好。但是不能把在親媽面前耍的小性子,在婆婆面前再現。

如果不是因為孩子,估計不會有媳婦想跟婆婆一起生活,畢竟一屋容不下兩個女主人,都是為一個家好,又何必互相為難,互相折磨。

結婚五年來,從開始和婆婆針尖對麥芒,水火不相容,到現在相處成和諧的一家人,我經歷了什麼?

01 孩子出生之初,婆婆只是來幫忙帶孩子,不是來照顧我的。

剛懷孕時,婆婆就信誓旦旦說以後一定來給我們帶娃,我滿懷期待的迎接她的到來,以為從此有一個如媽媽一樣的人來疼愛我和我的寶寶,用一百二十分的熱情稱呼她。

並告訴自己只要婆婆對我好,以後一定把她當作親媽看待。

事實上,我把婆婆當不成親媽,她也沒把我當成親閨女。

正式和婆婆相處是懷孕9個半月,預產期在正月十五,她過完年初三就匆匆從老家趕過來,帶來了一籃子土雞蛋和幾隻老母雞,說是給我月子裡好好補補。

為了感激她放下家裡的一切陪我們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挺著即將臨盆的大肚子,帶著她去商場給她改頭換面一翻,換掉舊服飾,換掉老人機,手把手教她怎麼使用智能機的基本操作。

從此,婆婆從一個農村樸實的老太太變成了一個城鄉結合廣場舞台柱,對手機的沉迷度更是比我和老公兩人加起來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花錢請的月嫂,婆婆各種挑剔

孩子出生後,因為請了月嫂,婆婆除了買菜,也基本沒什麼事做。

人閒是非多,幾天後,婆婆開始有意無意挑剔月嫂,一會說月嫂給孩子喂奶太急了,導致孩子老打嗝。一會說月嫂做的月子餐太過清淡,孩子吃的奶水沒營養。一會嫌棄月嫂偷懶,午覺時間太久。

月嫂老被婆婆指指點點,感覺專業性受到質疑,不高興地跟我討說法。

前幾天,我成了婆婆和月嫂之間的和事佬,明明都是來照顧我和寶寶,倒成了我每天想方設法給她們倆做心理建設,調節氣氛。

到後來發展成一廚容不下兩人,權衡利弊和親疏,只能在兩者中擇其一,孩子出生的第十二天,我讓月嫂走了,從此廚房的整個江山歸婆婆掌管。

她得意了,我開始漫長的熬夜帶娃的日子。

孩子是我生的,坐月子的人成了老公。

月嫂走後的月子裡,我沒吃過幾頓按時按點的飯菜,對於一個一天要喂二十次奶的產婦,到了飯點餓的是前胸貼後背,據說婆婆一直是做任何事都沒有時間概念,幾十年來都沒法改掉的習慣。

至於月子餐,每天早上是兩個紅糖水煮雞蛋,上午一碗麵條,中午一個青菜配白飯,唯一像樣的一頓月子餐是婆婆為在家吃晚飯的老公精心準備的三菜一湯。

所以當時老公每天晚上下班看到的,都一個為兒媳婦精心準備月子餐的勤勞媽媽。我還能說什麼,總不能一天到晚念叨婆婆虐待我。

有時候我們倆在房間哄孩子睡覺,婆婆門也不敲端進一碗熱氣騰騰的湯讓老公喝下,說他上班太辛苦了,多補補。

老公自覺理虧,也不敢接那碗湯,把婆婆趕出房門。

02 產假後上班,職場媽媽的困難,老一輩的人怎麼會懂。

產假後,我恢復上班,婆婆一人在家帶娃,我們提過要不要請個鐘點工幫忙,她一口拒絕,連月嫂都不能共處的情況,也難怪她會拒絕鐘點工。

新手媽媽都知道,剛恢復上班,有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領導對你能否重新勝任工作崗位本就持懷疑態度。所以最佳的狀態是少請假,多學習新的業務,儘快把角色拉回工作當中。

可是在家庭人手不太充足的情況下,新手媽媽面臨的不僅僅是工作挑戰,還包括孩子的喂奶、輔食、打疫苗等各種問題,再碰上個發熱咳嗽,請個三五天假,領導臉色難看,工作明顯倍受干擾。

婆婆可不管這些,她認為孩子生病了,要吃奶了,睏了要哄睡都得歸親媽出馬。

請假帶娃上醫院的是親媽,徹夜未眠的是親媽,沒日沒夜喂奶的是親媽……

親爸呢,他被婆婆安排到隔壁書房睡整夜覺了,美其名日:「他要上班掙錢,得休息好。「

那麼請問:「我呢,一樣要上班,不用睡覺的嗎?「

老一輩的那套觀念來了:「以前的女人都是邊帶娃邊在地里幹活的,幾個孩子照樣養的好好的,哪有這麼嬌氣。「

躲在書房獨享自由空氣的男人,聞見氣憤不對,趕緊出來調解,並承諾再也不把娃扔給我一個人了。

新手媽媽的狀態:不是婆婆需要我們,是我們需要她。

需要她老人家幫忙帶娃,除了忍能怎麼辦,誰叫咱沒三頭六臂,能一手扛娃,一手工作呢。

只能安慰自己: 「日子還長著,總有熬出頭的一天。「

03和婆婆沒有血緣關係,愛能讓我們變成一家人

話說親媽的理論確實是經得起時間的驗證,收斂個性,用對待親媽的方式對待婆婆,有舍必有得。

如果說前兩年我和婆婆的關係是針尖對麥芒,那麼兩年後我們慢慢變成沒有血緣的一家人。

有一段時間老公出差,婆婆風濕關節復發,疼的徹夜難眠,我頻繁地請假,抱著孩子帶著婆婆跑醫院,掛號,拍片,拿藥,聽醫囑,忙的腳不沾地。

從醫院打車回到家,我在廚房用砂鍋煮粥,望著熱氣騰騰的白煙發獃,預感到婆婆很可能不能再幫忙帶娃,我的職業生涯馬上就要結束,從此就要回歸家庭了,眼淚就止不住的流下來。

所幸,婆婆很快就康復了。不想回歸家庭,就得嘗試著改變。

我慢慢選擇自動屏蔽掉她的抱怨,試著關心她的冷暖,給她買衣服,送首飾,搶著幹家務,出經費讓她多去參加社區組織的老年人出遊活動。

很快她也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我,下班回家就有飯吃,幫忙清洗來不及洗的衣服,主動買我愛吃的菜。不再表現出是在幫我一個人帶娃,而是用愛在帶自家孫子。

婆婆有些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我開始打心裡希望她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養孩子的這幾年我感觸頗深。

結語:

很多年輕的媳婦之所以剛開始跟婆婆和不來,主要原因是期望值太高,而現實不太理想,認為我叫她媽,她就得跟我媽一樣待我。

實事上,婆婆也是第一次變成陌生女孩子的媽,畢竟沒有血緣關係,一時間她也無法適應身份的轉變,也在可控範圍內摸索著來處理好兩人之間的關係。

婆婆和媳婦愛著共同一個男人,這固然是好事,但是咱也不是皇宮內院,沒必要爭風吃醋。

婆婆過度偏愛老公,媳婦別忙著生氣,可換位思考下,你手裡抱著的小娃娃,不也是你一生的摯愛嘛!

武巧輝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580次觀看
楓葉飛 • 780次觀看
楓葉飛 • 850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550次觀看
楓葉飛 • 880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670次觀看
楓葉飛 • 620次觀看
楓葉飛 • 890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400次觀看
武巧輝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380次觀看
武巧輝 • 520次觀看
武巧輝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690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