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婚姻不易,在於婚姻里摻和的人太多。戀愛中,只有兩個人。婚姻里,卻有無數人,說白了,就是兩個人的社會關係總和。
為什麼這幾年,國人的離婚率居高不下,除了個人自我意識的提高,還有一點最重要,也是經久不變的原因,便是親戚毫無界限地介入到夫妻倆的婚姻里去。
婆婆是這樣,姑子也是這樣。
都說一個姑子等於半個後婆婆,這話一點不假。姑子通常都會幫著媽,看不順眼嫂子,這就很容易將一個家庭,攪成渾水,將兩個人的婚姻,攪和得失去了原有的單純。
婚姻長不長久,婆媳關係,姑嫂關係處得好不好,男人的態度起著至關重要。男人若在非常時刻,能夠護著妻子,那麼,這個婚姻便能長久下去,若不能,一心偏幫自己的原生家庭,那麼,這段夫妻緣分,很容易就斷了。
周娟(化名)跟丈夫秦琅(化名)是大學同學,兩人感情不錯,畢業後又一起打拚了三年,才結的婚。
結婚的時候,秦琅家境算不上很好,也就一個普通小城鎮里的家庭,父母都是臨時工人,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在上學。
後來,妹妹上大學,還是秦琅支援的,周娟也沒說什麼,反正就一個姑子,能幫就幫一下,一家人不該計較太多。

02.
周娟和秦琅兩人通過打拚,在縣城裡買了新房子,就搬過去住了。秦琅的父母捨不得老宅,就依然住在原地。雖說老宅不是商品房,但有獨立的小院子,上下兩層,居家別提多舒服。
姑子出嫁後,家裡也就冷清了一些,周娟每逢周末都會帶些肉菜去看望公婆,讓兩老享受天倫之樂。
都說女人結了婚,就事多起來。
從前周娟沒覺得姑子多難相處,自從出嫁以後,就常常找嫂子的不是,在公婆面前無端挑起是非。一會說周娟不贍養公婆,自己搬出去住新房子了,一會說公婆幫忙帶大孩子,就拋棄老人了,心真狠。一會又說,嫂子真是幸福,哥哥那麼疼她,自己就沒那個好命,在家裡什麼都要干,婆婆又不好相處。
周娟總算聽明白了,姑子原來在嫉妒自己,真是好心沒好報,當初家庭條件不算富裕的情況下,依然同意老公供她上學,沒想到書讀到牆上去了,反倒挑撥起婆媳關係,夫妻關係起來,真是可恨。
周娟跟秦琅提起這事的時候,秦琅說:別理她,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我做大哥的,供到她畢業就已經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她了,還不知足,得寸進尺,都是被慣的。

03.
有丈夫這句話,周娟就放心了,任由姑子繼續作去。自己過得不幸福,哪能怪別人呢。老公是自己挑的,婆家是自己選的,沒人強迫她嫁啊。
就這樣,周娟一直忍讓她,不想跟她計較,直到家裡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徹底激怒了周娟,也將姑嫂關係鬧僵。
周娟的婆婆突然生了重病,在醫院裡搶救,撿回了一條命,生活不能自理,在醫院需要住一段時間。
周娟和秦琅工作都比較忙,還要照顧孩子,家裡就剩公公一人忙上忙下了。公公白天照顧,晚上就換秦琅照顧。
周娟既要養孩子又要還房貸,本打算過幾年攢點錢買輛車的,沒想到婆婆突然生了病,也是一筆支出,壓力就大了起來。
本來一家人,遇到困難就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也不知道姑子哪根筋不正常,見自己的爸爸照顧媽媽太辛苦了,心疼不已。
於是就在秦琅面前嚼舌根說:「哥,為啥不讓嫂子辭職回家照顧咱媽,你看你和爸多辛苦啊,頭髮都白了。真是的,怎麼做人家兒媳婦的,一點都不孝順,也不知道哥哥你看中人家什麼。」
所謂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一方面是經濟壓力,一方面是家庭壓力,在這個時候,哪還能輕易讓妻子辭職。

04.
秦琅對妹妹的挑唆,根本聽不下去,就懟了她:「你別說了!人家沒義務,你才有。說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孝不孝順。你才回來看媽媽幾次,站著說話不腰疼。」
「哥,你怎麼這麼不識好歹,我可是在幫你啊。我是你妹,她不過是個外人,你幫外人說話都不幫我。再說,我還要帶孩子,哪裡走得開。」
姑子還真是巧言令色。
「你要帶孩子,我的孩子就不用人照顧了?說話永遠雙標,真讓我失望。你要真有心,有本事,就自己來照顧媽媽。既不出錢,又不出力,就會說風涼話。」
秦琅一番話,數落得妹妹無話可說。姑子大概也沒想到,哥哥結婚後,竟然會變了一個人一樣,從前那個寵她的哥哥完全不在了。
是啊,結婚前,兄弟姐妹是最親的人。結婚以後,就該以自己的小家庭為中心,兼顧自己的父母,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這並不是幫外人說話,而是夫妻同心,明白婚姻的意義是什麼。

倘若秦琅不辨是非,沒有主見,聽從了妹妹的挑唆,真的讓周娟辭職回家照顧婆婆,那才是最愚蠢的做法。妻子沒有工作,少了一份收入,看似解決了照顧老人的困難,但長遠的問題卻沒有解決。經濟壓力完全由秦琅一個人扛,那才是最笨的選擇。
所以說,婚姻幸不幸福,夫妻關係好不好,在於男人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沒有主見,會不會護著妻子。
嫁男人,最怕的不是窮,而是愚蠢,胳膊肘往外拐,那才是女人最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