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中國父母有一個特別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不分場合地誇孩子「你真棒」!
有一次去餐廳吃飯,鄰桌坐著一家五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一個五六歲大的小男孩。小男孩可能遇到了自己喜歡的菜,所以自己抱著碗,吃了一碗米飯。
旁邊的爺爺奶奶像是看到了地球之光,不停地誇孩子「你真棒」,爸爸媽媽也不例外,四位家長輪番誇讚了至少有十多分鐘。

我當時就感到很詫異,這麼大的孩子,自己吃了一碗飯,難道不是他的本分?
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作為在打擊、貶低教育環境裡成長的一代,我們非常明白「肯定教育」的重要性,迫切希望孩子能擁有自信、勇敢,不要像我們一樣自卑。
讚美的聲音,總有一天會消失心理學家說過,隨隨便便稱讚一個孩子,並不能讓他們樹立自信,相反會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斷能力,從而變得敏感、脆弱、自戀,只能聽表揚的話,不能聽挨批評的話。
一位家長跟抱怨,女兒從小就是在讚美聲中成長,不僅在家裡人人誇,到了幼稚園,老師也會誇,小朋友之間互相誇。因為每次幼稚園開活動,園長都會強調「讚美」孩子的重要性,就算孩子犯了錯,也要想辦法去讚美孩子。
後來,她發現這樣做並不對,女兒做任何事情必須得到讚美,否則就會不開心。隨著女兒慢慢長大,上一年級以後,誇讚的聲音開始減少,因為不能聽到讚美聲,女兒開始討厭老師、討厭同學、有極強的挫敗感和逆反心理。

被隨意讚美的孩子,失去了自我過於氾濫的讚美,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意識,他們分不清楚什麼是本分和職責,因為獲得讚美太容易,從而喪失了進步的動力。
如果孩子每寫完一次作業,你都誇讚一句「你真棒」;每掃一次地,你都誇讚一句「你真棒」,等有一天沒有了誇讚,孩子對這些事情就沒有興趣了,因為他內心失去了動力。
我見過一位家長,一邊玩手機,一邊誇孩子「你真棒」。我忍不住問他,你覺得孩子做了什麼,值得你表揚?他非常茫然地看了我一眼,說:「至少他在自己玩,沒有來煩我……」而他的孩子,已經把一本新書給撕扯了一大半。
很多隨隨便便誇讚孩子的家長,只是為了暫時安撫孩子,讓他們安靜、聽話、懂事。可孩子很聰明,很快就明白你的動機,為了讓父母高興,為了收穫更多的讚美,他們會失去自身喜好判斷,變成一個「有心機」的孩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只用一句「你真棒」,無法收穫孩子的自信在讚美教育盛行的當下,很多父母都希望每天多說幾句「你真棒」,就可以收穫一個完美自信的孩子。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們:這!不!可!能!
美國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對數千個孩子分析後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漂亮的外貌、社交的智力、很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是抗壓和抗挫折的能力。
而父母隨意的讚美,只會讓孩子失去他們最寶貴的品格,那就是「堅韌」。
那些喜歡隨口讚美孩子的父母,其實跟喜歡隨口打擊孩子的父母,是同一類人。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動腦子、簡單粗暴、懶得觀察,沒有耐心跟孩子進行靈魂深處的交流。
我們社區裡有個媽媽,孩子很小的時候,撿個石頭,她說你真棒;跑步快一點,她說你真厲害;說了一個四字成語,她說你真聰明。後來孩子上了小學,媽媽幾乎每天都在路上罵孩子,說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停地貶低孩子。
打倒父母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孩子承擔不起那些曾經無休止地誇讚。

真正的讚美,不是一句「你真棒」一個13歲的女孩,初中讀了本市最好的學校。第一學期,因為考試失常,只考了倒數第五名,如果放在別人家裡,父母可能要爆發了。
而她的父親卻笑著說:「這麼好的學校,優秀的學生一定有很多,如果下次你能考倒數第十,我就獎勵你一個平板電腦。」
第二次考試,她已經考到了全班前30名,初二的時候,多次穩固在全班前十名。
多年以後,她每次遇到困難,都會想起父親當年的淡定與幽默。她說,再動聽的讚美,都比不上天塌了的時候,家長比自己淡定和從容。
父親讓她明白了,人生不是短跑,不必只爭朝夕,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最棒的。
可以誇孩子,但一定要告訴孩子,他究竟好在哪裡。那些好好吃飯、認真寫作業、按時睡覺、做簡單的家務,都是孩子分內的事情。當孩子克服了一件艱難的事情時,除了一句「你真棒」,請多問孩子一句,你是怎麼做到的。

隨口一句「你真棒」,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毒藥」,它跟「你真笨」沒有什麼區別。請讓孩子知道,無論你成功或失敗,我都會接納你、説明你,這才是最好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