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想必很多家長都熟悉,尤其李玫瑾教授常年研究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在育兒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也獲得了很多家長的認可和借鑒。
在李玫瑾教授曾經的一次講座中,關於給孩子報興趣班,她是這樣說的:「有著3種興趣班,家長沒有必要給孩子報,對孩子來說幾乎沒有效果」。

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多數家長,為了讓孩子可以先人一步,就連週六周日都不讓孩子休息,孩子除了要完成學校中的作業外,來要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
其實,這樣的學習方式實在是操之過急,而家長這樣瘋狂想要孩子成才的行為,也導致著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層出不窮。
家長們開展盲目的跟風模式,看著有人報自己也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心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但是家長比孩子還要著急,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只要是有人說好,家長就會「逼」著孩子學下去。

李玫瑾教授表示:沒必要給孩子報的3種興趣班,對孩子幾乎沒效
1、離家遠的興趣班
大多數的興趣班都是孩子在課餘時間參加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因為上課而感到十分疲憊了,在這種情況下興趣班就不要在路途上浪費孩子的時間了。否則離得太遠不僅對孩子來說中一種折磨,對於每天都要接送孩子的家長來說更是一種折磨。
而且,本來就疲憊的孩子,因為路上耽誤時間,精神狀態會更加的不好,在學習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2、號稱可以培養天才的補習班
現在興趣班普遍的現象就是廣告打得太響,實際作用很小,尤其是這種號稱可以培養天才的,說可以激發孩子天才一面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要冷靜的思考,就知道這是誇張的廣告而已。

3、孩子排斥的
如果孩子在一開始就十分排斥你報的興趣班,那麼家長就乾脆不要讓孩子學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都是被強迫著去的,即便是人在補課班中,心也早就飛走了,並不會學習到什麼知識,錢自然也就白交了。
給孩子選擇興趣班,一定是孩子感興趣的喜歡的,這樣孩子才會認真的學習,才會有效果。

在家中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與其逼著孩子去學不喜歡的興趣班,還不如換一個方式,讓孩子在家中也可以學習,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也就是求知慾,很多家長都會在帶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很喜歡問「為什麼」,這就是孩子的求知慾。
這個時候家長要格外注意,引導、培養孩子這種求知慾,孩子才會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