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基礎。如果孩子小時候生活能力很差,常常依賴父母,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所以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孩子只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長大後才更容易成功,成為出色的人才。

讓我們先來看個案例:
小明6歲,每天全家都過著「兵荒馬亂」的日子——睡得晚,起得晚,每天早晨鬧鈴響了五六次,媽媽叫上三次以上才肯爬起來,刷牙、洗臉、穿衣磨磨蹭蹭,吃飯慢慢吞吞,越催越慢。上學經常性遲到,被老師批評已成慣事,連累爸媽也經常上班遲到,被領導批評。
家裡人都每天火冒三丈,心裡煩極了,家裡的氣氛經常「劍拔弩張」,甚至有時候都是幾場彌漫「硝煙的戰爭」,充滿著火藥味。
今天,又是慣犯。媽媽好不容易把小明叫醒,半小時後他還沒洗漱完畢,盡然坐在衛生間玩打地鼠遊戲!氣的媽媽大吼大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小明大哭一場,不但早餐沒吃,而且和媽媽雙雙遲到。
其實以上案例中小明家的情況存在於很多家庭,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不良習慣,有磨蹭、不願上學、不按時作息、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做作業.......每位父母都可以據此寫成一本「血淚史」。該怎麼教育孩子,怎麼就這麼難呢,聽到的是無數的歎息聲。
孩子剛出生時,每個父母都是懷著溫情和期盼,希望他們健康成長,過著幸福的生活,希望他們做一個自律、自信和獨立自主的孩子。但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突發很多小狀況,讓我們心煩意亂。
那麼當孩子出現各種不良行為時,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呢?
其實做什麼事都要講求方法,教育孩子也不例外。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法則,足以幫父母溫柔應對各種小插曲。 這個法則就是「四葉草法則」,四葉草是一種好運的象徵,而好習慣就能帶來好運氣。
一、什麼是「四葉草法則」?
顧名思義,四葉草就是有四片葉子。那麼每片葉子肯定都蘊含著不同的意思。
第一片葉子:代表提前約定,讓孩子心中有數。
第二片葉子:代表制定目標,有目標的人才不會迷茫。
第三片葉子:代表有限選擇,孩子更容易合作。
第四片葉子:代表認可孩子,讓孩子更有價值感。

二、父母該如何應用「四葉草法則」呢?
Step1、第一片葉子:代表提前約定,讓孩子心中有數。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和睦的家庭肯定都會有完善合理的家庭規則,這是維繫一個家庭正常發展的紐帶。同樣父母與孩子要提前約定好規則,引導孩子去執行,比直接要求孩子執行更有效。
案例中的小明如果想改掉磨蹭的習慣,媽媽就必須運用一定的規則,例如我們可以用「時間闖關卡」這個遊戲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請準備一張A4紙,三支不同顏色的筆,比如我們準備的是紅、藍、黑三種顏色。接著在孩子的屋子裡安裝個小白板,每天進行遊戲10分鐘左右。
玩法:
1、準備畫筆,在白板上列7列,包含時間、項目、星期以及備註。(如圖)

時間闖關卡
2、引導孩子在每一行中列上要做的事情,如起床、刷牙,吃飯,出門,做作業等等。
3、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按執行順序及完成情況和完成時間打卡,在後面打「√」。
4、孩子如果按時完成一項,就獎勵孩子一個小貼片或者一朵小紅花等,當孩子集齊10個的時候,媽媽就可以滿足孩子一個小願望。
注意事項:此遊戲中規定的時間點不要太絕對,有靈活性,在時間點左右完成就好,否則孩子完成不了就會有挫敗感,也就不能將此規則貫徹下去。
四葉草法則的第一步有很多好處,提前約定和列清單讓孩子對所有的事項心中有數,「知情」會給孩子足夠大的安全感,更容易培養孩子自律的性格。另外要讓孩子有參與感,讓孩子也參與到製作日程表當中,會提高孩子的成就感,這樣就更容易遵守和執行。
任何規則制定出來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執行下去,當孩子不願意遵守約定,父母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要分析一下不願意執行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效果才會更好。
一般情況下,大致有以下原因:
(1)父母沒有原則性,即使孩子不遵守也不會做出什麼反應。
(2)父母束手無策,孩子調皮耍賴,通過哭鬧讓父母妥協。
(3)約定的內容不恰當,有難度,孩子不容易做到。
不管以上哪種原因導致孩子不願意執行,父母都要嚴中有寬,寬中有嚴和孩子溝通,認可孩子前進的每一步,慢慢的引導孩子遵守約定。如果是難度係數太高,就降低合適的難度,讓孩子逐步做到,孩子一旦有了成就感和價值感,執行起來就輕而易舉,從而讓約定持續有效。
Step2、第二片葉子:制定目標,有目標的人才不會迷路。
父母給孩子制定的目標要符合實際,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過高的目標同樣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太低的目標容易讓孩子失去奮鬥的熱情。
下面我們在分享一個制定目標的小技巧:[S.M]ART原則。

S:明確的制定目標,而且最好具體化,比如幾點睡覺幾點起床。 M:目標要量化,比如期中考試數學成績比上次高2分。 A:制定的計畫通過努力可以達成,比如每天背誦一首古詩。 R:制定的計畫具有可行性,方便執行,比如每天完成作業後練習一篇書法。 T:制定的計畫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比如一個星期、半個月、一個月等。
在孩子堅持打卡的基礎上,幫孩子按以上原則設置一個合理的小目標,或許打卡效果會更明顯。
例如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打卡,和孩子約定15天寫書法,每天完成後就貼上一朵花,直到15天內容全部完成。

Step3、第三片葉子:有選擇,孩子更願意合作。
讓孩子有自我選擇的機會,更能培養孩子的自信感。
案例中的小明假如正在吃早飯,試著換一種問法:「小明,你是願意幫助大家分碗還是分筷子呢?」
這個時候小明就有選擇權,會說:「分筷子吧。」
這種有選擇的參與方式更容易讓小明做事效率提高,相信這樣一個選擇,小明吃飯會很開心,而且比之前速度提前,就不會天天遲到。
出門的時候,媽媽可以引導小明你是讓媽媽給你背書包,還是自己背書包。小明會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我的書包我自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