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感覺力不從心,講道理、說好話貌似都不如一頓棍棒或者大吼大叫來得容易。但是大吼大叫和棍棒對孩子而言,只是被迫的聽話。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以當孩子到了一定年紀,逆反或者無法再管的各種毛病就出來了。那麼家長們,如果你想有更好的親子關係,用新的方式跟你的孩子交流試試。

小編分享10句話,不需要大吼大叫,總有一句話好用。
1.「你需要記住什麼?」
替代:
「小心。」
例如:「你在公園裡玩的時候需要記住什麼?」或者「在那堵牆上走的時候,記住像烏龜一樣慢慢地走。」
解釋: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說同樣的話時,孩子們經常會忽略。相反,運用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技能,讓他們重新陳述重要的預防措施。或者告訴他們你想要什麼。

2.「請輕聲交談。」
替代:「停止叫喊」或「安靜點!」
例如:「請輕聲說話」
解釋:有些孩子天生比其他人大聲。如果他們在輕聲說話方面有困難,告訴他們哪裡可以大聲說話,同時也要使用耳語的力量。與輕柔的觸摸和眼神交流相結合,耳語是讓孩子們傾聽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3.「你想自己做還是讓我幫你?」
替代:「我已經叫你三次了,現在就做!」
例句:「該走了。」「你想自己穿鞋,還是讓我幫你?」或「你想自己跳到你的座位上,還是讓我把你放上去?」
解釋:大多數孩子對被授權的反應都非常好。給他們一個選擇的機會,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戰勝了他們反擊的誘惑。

4."你從這個錯誤中學到了什麼?」
替代「你真丟人」或「你應該知道得更清楚。」
例如:「你從這個錯誤中學到了什麼?」或者「你學到了什麼?下次你會怎麼做,這樣你就不會在學校惹麻煩了?」
解釋:專注於為將來改變行為的動機會比為過去的錯誤行為感到羞愧得到更好的結果。
女孩對著另一個女孩尖叫
5.「請_____________。」
替代:「不要!」或者「停下來!」
例如:「請輕輕撫摸小狗」或「請把你的鞋子放在壁櫥裡」。
解釋:總是說不要怎麼樣,這種消極的交流方式讓人感覺不好,給人際關係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相反,試著問自己想要什麼。
6.「我們今天有點特殊,需要快速行動!」
替代:「快點!」或者「我們要遲到了!」
例子:「我們今天早早高峰出發!」讓我們看看我們能走多快!」
解釋:一定要讓他們有時慢下來!我們都可以使用一種健康的「慢速」療法,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放鬆,孩子們也可以慢慢地行動。但是一定要讓他們在該快遞的時候,快起來。

來源:learning.snss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