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人與人的感情是在日積月累中建立起來的,但是有一類人疑心重,只相信骨肉親情靠得住,無法對外人產生信任。有的婆婆就是如此,對兒女和藹可親,但是對兒媳和女婿又成了另一種態度。
婆媳之所以很難交心,大部分是因為老人偏心眼,總覺得自己子女最優秀,甚至覺得兒媳嫁給他,是占了多大便宜。這種優越感,不禁使婆婆飄飄然,從而心裡越發看不起兒媳。
公婆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輕則婆媳不睦,重則影響夫妻感情。不管是兒媳還是女婿,在他們父母眼裡也都是個優秀的孩子,卻不能獲得配偶的父母讚許,真挺讓人沮喪。
父母不能給兒子和兒媳平等的關愛,其實這是有意無意中製造了家庭矛盾。任何一種關係都是相互的,婆婆對兒媳不上心,自然也甭指望兒媳對婆婆有多尊重。

02
龔鴻雁和丈夫結婚後,一直生活在婆婆的專制下。婆婆早年守寡,在村裡是個出了名的厲害角色,她全部心血都撲在一雙兒女身上,但凡誰敢欺負他們,婆婆保准攆上門吵鬧。
婆婆常拿兒媳和女兒做比較,不是嫌她學歷沒有女兒高,就是說她長相不如女兒。在婆婆眼裡,龔鴻雁一無是處,能嫁給丈夫簡直走大運,所以對兒媳說話,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龔鴻雁在婆家的地位,就連一歲多的外孫也不如。小姑子結婚早,婆婆心疼女兒,主動替她看孩子還不要生活費。只要錢不湊手,婆婆便問兒媳要,這讓龔鴻雁心裡很不痛快,卻沒法和一個小孩子計較。
婆婆專心帶孩子,家務活沒人做自然落到龔鴻雁身上,她在廠里工作12個小時,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還有一堆家務活。她想分家搬出去單過,可是丈夫總說婆婆一輩子不容易,不肯搬走讓婆婆過冷清日子。

03
其實小姑子夫妻倆收入高,可是婆婆老覺得他們有房貸壓力大,不肯要他們給的生活費,回過頭剝削兒媳,生怕她藏私房錢。龔鴻雁自小家庭條件不好,養成花錢仔細的習慣,常去地攤上買衣服穿,婆婆一邊花兒媳的錢,一邊嘲笑兒媳打扮不如女兒洋氣。
過年時候,龔鴻雁娘家給她郵了一包臘腸,婆婆和丈夫都不愛吃,她就每次蒸一小節留著細細的吃。有次小姑子回來嘗了後覺得香,龔鴻雁本想分她一半,可等她下午來找,發現連臘腸的包裝袋都沒了,被婆婆全部送給小姑子。
吃喝上的小事,龔鴻雁不好意思吵,生怕傳出去丟人。但是不說,婆婆始終太欺負人,做點好菜,全往自家兒女碗里夾,對兒媳連句招呼都沒有。
在龔鴻雁懷孕的時候,婆婆的態度總算好一點,每天早上給外孫煮雞蛋順便給兒媳捎帶一個。不過龔鴻雁很快發現了不對勁,婆婆常勸她吃酸的東西,等她明白到酸兒辣女的含義,心裡莫名的擔心起來。
04
十月懷胎,龔鴻雁生的是女兒,婆婆的臉色就是一張晴雨表,寫滿了不高興。躺在床上坐月子的龔鴻雁,總能聽到婆婆在外面和人抱怨,說娶的兒媳真是各方面不如女兒,就連生娃都比不上。
女兒滿月,婆婆心情不好不同意操辦,但是作為外婆家是一定要到場的。知道親家心裡不痛快,龔鴻雁為了給女兒增加底氣,不僅包2萬塊錢紅包,還買了一條金長命鎖。看到這些厚禮,婆婆臉色總算緩和一點,大家一起吃了頓團圓飯。
然而等娘家人走後,龔鴻雁發現女兒的金鎖不翼而飛,她趕緊跑去問婆婆,結果卻發現那條金鎖掛在小外甥脖子上。她以為是小孩子自己拿戴著玩的,剛想取下來,婆婆卻說:「一個小女孩戴這麼貴的金鎖太浪費,乾脆送給我外孫,只有他才配得上。」
龔鴻雁氣得與婆婆理論:「媽,這是孩子外公外婆的一片心意,你不能就這樣拿走了。你看不起我就算了,但是不能這樣對我女兒。」
婆媳倆爭執起來,龔鴻雁伸手去拽金鎖,小外甥嚇哭了,這下可不得了,婆婆一巴掌落在龔鴻雁臉上,瞬間留下紅紅的手印。就這樣婆婆仍然不依不饒,跑到兒子面前告狀,丈夫不問青紅皂白數落她,居然狠心對一個孩子動手。

05
龔鴻雁的心被傷透了,已然不想解釋,她回屋收拾好行李,留下一張離婚協議書。在這個家她始終像個外人,婆婆不待見,丈夫不向著她,如今她實在撐不下去了。
「隔代親」的現象很常見,老人年輕時候條件有限,不能給子女提供優越的生活,如今老了有錢有閒,所以想在孫輩身上彌補。
但是隔代親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重男輕女,更不能因為不喜歡兒媳,而對她生的孩子冷漠。身為長輩,要宏觀大局,照顧每個家庭成員的情緒,把愛和財產平均分配給他們。
不管是孫女還是外孫,都是子女的後代,本著愛屋及烏的原則,也要對他們一視同仁,這才是身為長輩明智之舉。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