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爺臥床多年。
魏大爺老伴兒早年過世,老伴兒去世不久,就得了中風偏癱,無法行動自理。魏大爺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偏癱之後,身邊離不了人,孩子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一直守著,於是幾個孩子商量了一下,徵得老人同意,各自出了點錢,請了個保姆。
魏大爺不糊塗。
他知道天天讓孩子們照顧不現實,對孩子事業、家庭影響很大。幾十年下來形成的生活習慣,老人不太喜歡被「外人」照顧,但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孩子們對老人比較負責。在當時找保姆的時候,經過了好多輪「面試」。現在社會上發生的負面新聞太多了,什麼虐待老人的、騙老人錢的,等等。最後定下來的這個保姆,經過考察和感覺,人比較厚道,做事情盡心盡力。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提防心理很重,經常問魏大爺照顧的怎麼樣。從老人的反應上,可以看出魏大爺對保姆挺滿意。慢慢的,孩子們對保姆比較放心,逐漸建立起信任。
仨孩子並沒有因為老父親有人照顧了,就疏於探望。仨孩子幾乎每天必有人回家,畢竟母親不在了,父親現在這種身體狀況,更多的還是需要親人的陪伴。
對於保姆,仨孩子是心存感激的。在他們看來,並不是簡單了僱傭了一個小工,而是為他們自己、為老父親解決了大問題。所以,孩子們做的很好:保姆過生日、過年的時候都會包個紅包給保姆,表示感謝。
這些行為,保姆都看在眼裡,感在心裡。這一家的孩子,無論是對待他們父親,還是對她這個「外人」保姆,都很好。

有時候孩子們跟保姆聊天的時候,保姆總是不住嘴的說:
「你們這一家子人,都是好人。」
保姆是一個很自覺的人。自己分內的事,兢兢業業,從來不打折扣。不該自己打聽知道的事兒,從來不多問多說。所以,魏大爺給孩子們一直說:
「這個保姆,很本份。」
保姆對老人照顧的很好。這一照顧,就是七、八年時間。
有一天,大兒子正在班上,突然接到三妹一個電話:
「大哥,方便麼?有點事兒想跟你聊聊。」
小妹這時候打電話說事,肯定不是可有可無的事,他讓小妹接著說。
小妹說道:
「哥,昨天晚上我回去看爸了,陪著爸聊了會天。 爸跟我說了幾個意思,我感覺不是太好。 爸當時說起來萬一哪天他不在了,他的房子、存款怎麼處理的問題。 爸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到時候他走了,從他的存款裡面,拿出來3萬塊錢給保姆,剩下的錢、房子,咱們兄妹三人平分。 我當時感覺不好,一個是覺得爸有點像交待後事了,另外一個,我在想,三萬塊錢雖然不多,但不會是保姆攛掇過爸什麼吧?」
大哥一聽,覺得這不是小事。稍微琢磨了一下,告訴小妹,晚上兄妹三人一起回去一趟。
晚上三人一起回到魏大爺家裡。
幾個孩子先問了一下魏大爺的生活情況,隨後老大開口了:
「爸,小妹跟我說,昨天陪你聊天的時候,你跟她說起財產安排的事兒。怎麼了爸?怎麼想起說這些來了?」

魏大爺回道:
「這有一陣子了,我琢磨這件事兒。昨天正好你妹妹來了,我第一次說這個事兒。正好今天趁著你們三個都在,我說說我的意思。 這些年,不說別的,光說雇保姆,就花了你們不少錢。我說我出,你們誰都不同意。我那些錢,一點都用不上,肯定都會留給你們。 這個房子,是當時我和你媽一塊兒買的。你媽走了好些年了,家裡也沒別人了,等我走了,你們幾個商量一下,平分了,怎麼處理你們自己看著來,賣了分錢還是都掛上名,都行。 另外我還琢磨一件事兒,是關於保姆的。 說實話,照顧我這樣動不了的,真的是挺麻煩。這些年自打來了之後,對我照顧的挺好,稱得上盡心盡力。所以,我在想著,給人家點錢,也算是表示咱們家的感謝吧。」
老二聽到之後,問了魏大爺一句:
「爸,這事兒你跟保姆說過麼?」
魏大爺說道:
「沒有。我昨天是頭一回說,今天你們仨來了,我這是第二回。」
孩子們知道父親從來不對他們說什麼謊話。聽到父親這番話,孩子們對保姆的「戒備」消除了不少。雖然說這些年對保姆的印象很好,但是到這種事情上,自然而然產生一些「提防」的想法,很正常。
魏大爺接著說:
「今天我就是把我的想法跟你們說一下。我寫不了字了,就當口頭交待一下吧。」
老大看了一眼弟弟、妹妹,稍微思考了一下,代表兄妹幾人,對魏大爺表了個態:
「爸,這個你放心吧。 但是,爸,最重要的是你的身體,有些事不用總琢磨。你的意思,說什麼我們都照辦。」
後來魏大爺過世了。
一家人,包括保姆都很傷心。作為一個「外人」,再如何,畢竟這麼多年都跟這一家子人相處,總歸是有感情的。更何況保姆對魏大爺一家人很認可。
處理完後事之後,按照魏大爺生前的意思,幾個孩子主動找到保姆,說起當時魏大爺交待的關於錢的事情。

保姆一聽,一開始有些驚詫,隨即沉默了下來。過了一會兒,保姆從自己的布包中拿出一個小本,對著魏大爺的三個孩子說道:
「你們都是你爸爸的好孩子,你們一家子都是好人…… 我算了算,從第一天開始到你們家,過去整整八個年頭。是從第二年開始,每年我過生日、過春節,你們都給我錢。我這哪像一個保姆? 說實話,當時你們給我錢的時候,我心裡挺高興。我琢磨著,又能多掙些錢了。我出來當保姆是幹什麼來了?還不是為多掙點錢? 每次你們給的錢,我都記在這個本上了。七年以來,有小一萬塊錢了。我家那幾個孩子,這麼多年都沒給過這些錢。 後來我慢慢想,我到底高興的是啥?錢是一個方面,更多是這份心意。就像看著你們天天來看望你爸,這份心意,可比花點錢,多多了。 剛才你們說的,心意我領了。這個錢,我真的不能再要了。」
保姆的反應,出乎三個孩子的意料。
保姆說的很對,誰出來打工,不為了掙錢?能多掙的肯定都想著多掙。但是,錢到眼前,保姆卻拒絕了。
幾個孩子實在不知道說什麼,都在反覆一句話:
「阿姨,你收下吧,這是我們家的心意……」
保姆堅持推讓。
「我也給一些家裡做過保姆。真的是家家戶戶都不一樣。 如果你們不說,這事兒我也不知道。但是你們依然給我說了,我只能說:你們一家子,真的都是好人! 這份心意,就足夠了!錢我不收了。 我也謝謝你們!」
這是一個故事麼?不能這麼定義,現實中確實存在。
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人性,永遠有值得稱讚的一面。
從魏大爺一家人來看,這是一個充滿著親情和正能量的家庭。
孩子們很清楚為魏大爺僱傭保姆的目的是什麼。他們並非是為了推脫自己的責任,而是為了老人的生活。找一個「外人」來照顧老人,並非代表著孩子不孝順、嫌麻煩,而是確有客觀原因。
魏大爺是理解孩子的,孩子們做的很不錯。這樣的家庭,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都註定是和諧溫暖的——相互之間的關愛、體諒、理解。
「保姆」是一份職業、一份工作。工作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掙錢?該掙的掙到了,僱主給的紅包收了,回報也超出了自己的付出,再額外拿錢,對不住的是自己的良心——所以保姆說:心意,就足夠了。從這個角度,文中的保姆是「本份的」、厚道的,當然,也是有正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