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女繼承父親房產,卻突然冒出個堂叔來爭:我其實是你的親叔叔

2020-06-21     匡彪堂     反饋

老張是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老張有一個女兒。女兒記得很清楚:剛上小學那個時候,填個人信息的時候,還有一項「出身」,每次寫的都是「貧農」。女兒問父母貧農是什麼意思,老張告訴她:就是幾代人都是貧窮的農民。

老張小時候在農村老家長大。那個時候經濟特別匱乏,在農村能吃上頓飽飯就不錯了。即便這樣,家家戶戶都生好多孩子,還都想要兒子。

老張剛開始有點記事,母親就因病過世了。老張還有個弟弟,那個時候弟弟剛出生不久。父親一個人實在沒法拉扯孩子,連奶都沒法喂,就把弟弟過繼給老張的大伯。大伯家當時連生了三個孩子都女兒,特別想要個兒子,正好趕上三姑娘剛出生不久,很爽快的應承了下來。後來兄弟倆找了村裡的老人做了「見證」。

後來,老張的父親一直沒有再娶,一直照顧著老張長大成人。把老張培養成他們村第一個大學生,畢業之後留在了城市上班。

老張對於父親特別孝敬,工作之後就把父親接過來一起住。

有時候跟自己女兒說起來,都是眼圈泛紅:

「我小時候,你爺爺自己一個人當爹又當媽,白天種地,晚上織布。那個時候,咱家最值錢的就一台織布機,你爺爺織的布,比好多女人家織的都好。 你不知道,你爺爺總被人笑話,說一個大男人凈乾女兒的活。但不幹行麼?要掙錢啊!把我養活大,管我溫飽,供我上學。 所以,你爺爺這輩子的恩情,咱們一直都得記著。」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2/20325279.avif

女兒與爺爺感情很深。從小的時候就對這個滿臉皺紋、留著幾撮鬍子的「老爺爺」很好奇。慢慢懂事之後,天天把著爺爺玩。爺爺對這個小孫女也是呵護有加,有時候女兒闖了禍,都是靠爺爺「擺平」。

老張的父親是一個開通、豁達的老人,雖然大字不識一個。想想那個年代,年輕力壯的時候喪偶,一直沒續弦,男人女人活一個人挑起來,當時要忍受多少人在背後的指指點點?

老張工作到城市之後,跟老家一直有聯繫。老家人到城市來辦點事,也會到老張家落腳。

雖然小時候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但是跟父親聊天的時候,老張知道自己有個親弟弟過繼給了大伯,變成了「堂弟」。

「堂弟」也成人了。

大伯有時候會帶著「堂弟」一塊來城市辦事。每次見到這個「侄子」,老張父親的心裡都不是滋味,總叮囑老張,有什麼事兒能幫忙的,多幫幫,是我對不起你弟弟。

老張非常能理解。他親眼目睹了父親當時把自己帶大的艱難,也曾想過,父親做出這種決定,也很可能有大伯的意思成分在裡面。怎麼說呢?不能把責任完全歸結到父親頭上。當時的現實,沒辦法。

通過「堂弟」的表情,老張能看出來大伯應該跟他說過家庭關係。透過聊天,老張明顯感覺到「堂弟」很不自在,甚至有時候透露著些許的怨恨。

不管怎麼樣,就算真的是自己堂弟,也是親戚,能幫忙的一定要幫。

老張工作能力很強。從小家庭情況培養出來的堅韌性格,工作成績非常出色,再加上他那個年代的大學上,恐怕比現在的博士生都值錢、受器重。

四十來歲的時候,老張已經成了單位的中層幹部。沒過幾年,提拔成單位二把手,事業做的很出色。條件寬裕之後,老張在一個小區買了三套房子,父親住一套,他們一家三口住一套,還留著一套給女兒今後住。

在父親的教育下,老張時不時總接濟大伯一家。當時老家宅子翻修,老張出的錢、幫忙找的人,幫大伯家把房子翻蓋一新。大伯身體不好,老張把大伯接過來幫忙安排好醫院……他能想到的,該做的都做的妥妥帖帖。

老張的父親很欣慰。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2/20325280.avif

有時候爺倆聊起來,父親總笑呵呵的說:

「我這多半輩子的負擔都壓到你身上了。 我當時就想著一件事兒,把你拉扯大。現在可好,家裡一堆事兒都讓你來還了。」

老張回道:

「爸你說這幹什麼?不都是一大家子的事兒麼?再說我這又閒不住,誰的事兒不是事兒?幫幫家裡人,很正常。」

老張的父親心裡很清楚。自己年輕時是迫於生活壓力,能做的都做,其實訴求特別簡單:就是吃飽飯。哪像現在兒子這種忙忙碌碌、七七八八事情多?而且他心裡更清楚的是,爺倆性格不一樣:兒子心重,兒子在替自己「還債」。

有一年,大伯去世了。

老張的父親跟大伯關係很好,否則也不會在年輕時將小兒子放心的交給大伯。得知這個消息,老張的父親堅持要回老家。老張拗不過父親的想法,帶著年邁的父親趕回了老家,辦理了大伯的後事。

看著兄弟的遺像,老張父親緊緊拉著「侄子」的手,久久說不出話來。

老張是個凡事都非常盡心盡力的人,不管是對身邊的人,還是工作上的事兒。

早年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老張後來查出心臟有問題。一天,老張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事情來的太突然,一家人沒有絲毫思想準備。愛人、女兒、父親,都悲傷到極度。好不容易經過半輩子的奮鬥,改變了家庭生活條件,讓家人、父親都過上好日子,卻在這個時候發生不幸。

老張的過世,對父親的打擊特別大。從不到三十就跟兒子相依為命,為了兒子什麼都干、自己的生活什麼都沒考慮,卻在晚年失去了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人,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老張過世之後,老張父親一病不起,不到半年時間,也去世了。臨走前,老人不住的念著老張和「侄子」的小名……

這一年,對於老張家來說,是最不幸的一年,花了好長時間才稍微緩和。

有一天晚上,老張愛人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大伯兒子的,說有點事情,電話里不方便說,想見面聊聊。約好了時間,大伯兒子從老家過來了。

「嫂子,我和我哥、跟我叔的關係,我估計你也知道。當年我叔,應該是我生父,留下了我哥,把我過繼給他大哥。 當然,這些也都是老黃曆,不說了。 今天我找你商量,是這麼個事兒。關於我叔財產的事兒。 現在我叔走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該喊他『叔』,還是喊他『爸』。我覺得,再怎麼說,我也算是他生的。 他走了之後,應該留下點財產,這些財產,我想問問你打算怎麼分?」

老張愛人萬萬沒想到來的目的是說這個事兒。

這個「小叔子」說的事兒,老張跟她說過,那是因為當時的家庭條件造成的,所以她很支持愛人多幫著點老家的親戚。現在「小叔子」提出這個需求來,她卻覺得有點過分。

老張愛人試探性的問了一句:

「那你的意思呢?」

「小叔子」說道:

「這麼著,嫂子。我說說我的意見。 我叔就我哥和我兩個孩子,他留下來的財產應該是我倆的。 我再說詳細點。 我哥先走了,按理說,他留下來的財產,應該有我叔一份,這份也得算進去。我哥不是有三套房子麼?這三套房子,有一半兒算是嫂子你的,另外一半,我叔占一份,你占一份,我侄女占一份。算算,大概我叔有1/6吧。 我叔這1/6,現在我哥沒了,應該都是我的。」

老張愛人一聽,現在他們家三套房子加起來得過千萬了,1/6差不多200萬左右,這還不算別的財產。看來「小叔子」是有備而來。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2/20325281.avif
1/2
下一頁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8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7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6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12K次觀看
楓葉飛 • 9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1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