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5年,婆婆和兒媳的關係一直不好。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婆婆來自鄉下,有一些行為習慣,讓這個來自城裡的兒媳,有些看不過眼。
說到底,就是三觀不一致。
即使這樣,婆婆一如既往,每天給兒媳做早飯,午飯,晚飯,不管兒媳怎麼對待她,她都任勞任怨。
她努力的不跟兒媳有任何爭吵,只是為了等兒子從外地休假回來,兒媳不給兒子擺臉色看。
兒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不了機會,留她和兒媳一起生存,她不想惹怒兒媳,就是為了不讓兒子每一次回家,都被兒媳冷眼相對。
日子一直這樣小心翼翼的度過。

那天,婆婆感覺身體不適,在診所大概看了一下,告訴她得立即去醫院看。
婆婆一摸兜,錢包丟了,自己的錢沒了。
於是婆婆給兒子打電話,想讓兒子給她送點錢回來。
可是兒子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婆婆覺得身體特別難受,必須要到醫院看一看。
掛號費只需要10元錢,婆婆卻一分錢都沒有。古話有雲,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大概的感覺就是這樣吧。
婆婆只好去找兒媳,問兒媳借錢。
婆婆說:「給我借10元錢。」
兒媳說:「借10元錢幹嘛?」
婆婆說:「我可能得了大病,我想先去掛個號看看。」
兒媳說:「寫個欠條,給你。」

婆婆說,「什麼,10元錢還要寫欠條。」
兒媳點點頭。
婆婆覺得這是侮辱,怎麼可能10元錢都要寫欠條。
兒媳說:「讓你寫,你就寫,寫了就給你借錢去看病。」
婆婆問了一句:「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
兒媳說:「5年前結婚時候,我問你借了100元,你讓我寫欠條,記得嗎?」
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對不起,當時我不同意你和我兒子結婚,所以一直有意刁難你。後來我對你不好嗎?每天給你做飯吃,你還要冷眼看我。」
兒媳說:「過去的事情,不提了,你要借10元,你就寫欠條。」

婆婆無奈,只好寫了張欠條。
兒媳拿出10張1元錢,卷在一塊兒給了婆婆。
婆婆順手裝進兜里,趕緊去醫院。
等到了掛號處,婆婆看見10元錢里夾帶的紙條,哭了。
裡面有一張卡,一張紙條。
「從讓你寫欠條那一刻,我當年心裡的疙瘩已經解開。卡里有10萬,你先看病用,我接完你孫子放學後就來看你。」
婆媳之間互相尊重,多點溝通,少點誤解,才能讓婆媳關係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