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的"空調",不但能排出代謝廢物,還具有調節體內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的功能。
即使腎臟出現問題,也能維持身體正常運轉,一般不會有什麼明顯症狀。雖然腎臟很"耐用",但一旦腎臟受損嚴重,就會出現嚴重後果,如腎炎、腎結石、腎衰竭、尿毒症等。所以,預防腎臟疾病,要趁早。

一旦身體出現這5種表現,就需要注意了!
1、 出現泡沫尿
"泡沫尿"是指蛋白尿。對正常人來說,排尿時出現一些泡沫,能很快的消失。但泡沫長時間不消失,甚至達到15-30分鐘,就要小心了,最好去查一下尿檢。
2、睡不好、頭痛乏力
睡眠不佳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如果同時還有頭痛、渾身沒力氣、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可能是腎病合併高血壓的症狀。
3、 眼瞼、雙腳浮腫
當眼瞼、雙腳浮腫時,可能是腎臟代謝水分功能出現了異常,致使液體留在體內組織間隙,這時,最好去查一下,或許能保住腎臟。

4、 腰酸腰痛
筋骨拉傷、勞損等也會導致腰酸腰痛,但排除這些情況後,仍感覺腰酸、腰痛,尤其是感冒或過勞後,可能是急性腎炎的前兆。
5、 夜尿增多
這可能是腎臟功能減退的一種表現,若伴有尿頻、尿痛、尿不凈等就要警惕了。
中醫治療腎病
中醫文獻並無慢性腎臟病的名稱,在慢性腎臟病的診斷上主要通過臨床表現的觀察來命名。
慢性腎臟病屬於中醫"水腫"、"癃閉"、"關格"、"溺毒"、"腎勞"等範疇。
中醫認為,腎臟受損的主要原因是陰陽五行失衡,具體原因是"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侵入了人體。因此,中醫治療的重點是調理平衡,祛除"六淫"。
這1劑中醫古方可調理腎臟病
腎氣丸,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
"腎氣丸"是中醫補腎助陽,調補腎氣的經典方藥,方用乾地黃、山茱萸、薯蕷、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味藥組成。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脈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配伍特點:一是補陽之中配伍滋陰之品,陰中求陽,使陽有所化;二是少量補陽藥與大隊滋陰藥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氣。由於本方功用主要在於溫補腎氣,且作丸內服,故名之「腎氣丸」
雖然是治療腎病的古方,但是每個人的病症情況不同,需要在專業的中醫師指導下使用,盲目試用可能會適得其反。
如何保護腎臟?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適當運動、減輕體重,避免熬夜、作息規律,戒菸忌酒,適量飲水,不憋尿,飲食勿過咸,少吃高蛋白、高糖、高脂食物,以減輕腎臟負擔。
2、嚴防感染
細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可以直接由尿路上升進入腎臟,導致腎臟感染髮病,因此要注意保持會陰部及尿道口的清潔衛生。
3、切忌濫用藥
最常見的易對腎臟造成損傷的藥物包括各類止痛藥、感冒藥、某些抗菌素等,這些藥物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最後,重視"腎臟體檢",包括尿常規、腎功能、超聲等,以便及早發現病情。
我們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會損傷腎臟的因素,除了要及時用藥,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酗酒、吸菸,用藥需要在專業的中醫老師指導下,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