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離世父親痛哭,可半年後他再娶,一年後我回到家含淚跪在門口

2020-06-16     楓葉飛     反饋

慈母過世父親痛哭,可半年後他再娶,一年後我回到家含淚跪在門口

老舍先生說過:人即使活到了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裡一樣,雖然有香有色但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內心是安定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1/20315467.avif

不管你多大,不管任何時候,哪怕你結婚成家了,在母親的眼中你永遠是一個孩子。農村老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健在,能夠在生活方面幫你分擔壓力,帶帶孫子做做家務,還可以是我們內心情感的精神支柱。尤其是男人,面對妻子和孩子不會輕易喊累,不會輕易發泄,只有在母親的面前,他們才甘願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

如果說,父親是我們人生的一座靠山,那麼母親,則是我們情感世界裡的一盞明燈。

讀者王先生來信說,自己對家中的父親頗為失望,介於自己也成家了,也為人父親,對於父母的婚姻不想過分干涉。可是後來,家中的一場變故,徹徹底底顛覆了他對「婚姻」二字的理解。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1/20315468.avif

王先生是一個把家庭看得比事業都要重要的男人,事業上平平淡淡,生活在一個四線的小城市,每個月拿著一萬塊錢左右的工資,生活不愁吃喝,但也攢不到太多的積蓄。每個人對婚姻概念的理解不一樣,不能否認的一點,金錢對婚姻生活質量的影響,不言而喻。

去年8月份,只有53歲的母親患淋巴癌去世了,父母感情深厚,在世的時候十分恩愛,別說吵架就連說句重話都尤為罕見。在王先生的眼中,父母幸福的婚姻讓他和妻子羨慕萬分,他也猜到了母親去世,父親必然痛哭流涕,傷心欲絕。

為了緩解傷心的情緒,王先生一家三口陪父親在老家小住了一個多月,畢竟還有工作,王先生安撫好了父親後連忙回到了工作崗位,生活中的一切重新回到正軌,可距離母親去世後的半年左右,父親傳來了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消息。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1/20315469.avif

「兒子,我……,我給你們找了一個後媽,她對我很好,如果你們願意,以後就讓她給你們帶孩子,我今年還不到60歲,我不想晚年生活淒涼孤獨,我們領了結婚證,下個月打算請家裡人都來見證一下,擺兩桌酒席,你們一定要回。」

電話那頭父親的這番話,讓王先生憤怒不已,他所理解的夫妻情感,是至死不渝,不管任何時候都不離不棄,更何況父母的感情一直都挺好。父親如此著急再婚的舉措,讓他對父親的心疼瞬間變為憎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可以讓一對相愛幾十年的夫妻,完全放棄對方在心目當中的地位嗎?就算是愛的餘溫,也不至於這麼倉促再婚吧?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1/20315470.avif

王先生越想越生氣,隨著怨恨的加深,父親再婚當天的酒席,他和妻子並沒有現身,甚至連一個起碼的祝福都沒有。對父親的那份情感,他早就按奈在內心的最深處,母親過世的傷痛加上父親再婚這件事,王先生每每想到,油然而生的一陣酸楚和不甘。

母親去世一年後的現在,按照當地習俗,兒子要帶上一家人在墳頭行大禮。忌日的當天,王先生內心萬分糾結,他在乎親人間的這份情感,可一年沒有聯繫的父親,除了內心的怨恨還有不安和愧疚,他不知道接下來如何面對父親,更不知道看到家中取代母親的「後媽」,他是否能夠壓製得住情緒。

可剛到家門口,後媽領著父親在家院子裡吃早飯,父親枯瘦如柴的身軀坐在輪椅上,行動不便,看到兒子一家回來了,低聲沙啞地說了這麼幾句話。

「我的兒啊,你終於回來了,老爸想死你了,你再不回來,你恐怕連我最後一面都見不到了。」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1/20315471.avif

父親的話很快引起了他的好奇,後媽含著淚說出了這一年來家中所有的變故。原來,母親病逝後,父親也一度病倒。為了不麻煩他,父親找了一個老伴,為了守住家中的那點家產,父親拒絕上大醫院治療,只有痛得受不了,才會拿著醫保卡到縣城的小醫院看看,病情稍稍有所好轉就出院回家,生怕多花一分錢。

知道原委後,王先生內心針扎萬孔一般,眼淚情不自禁地下流,跪在家門口失聲哽咽。

「爸爸,我混蛋,我對不起你,更對不起這個家。」

父親微微一笑,而後媽雙手攙扶著王先生,輕聲說了一句:「孩子,你的父母了不起,你應該感到驕傲。」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31/20315472.avif

父親的一笑,淡然而又大度,包含了對人生的豁達,對這個家無限的包容和真愛,而王先生自以為是的婚姻觀,始終以自我感受去要求別人,規範別人。他所謂的愛向來只是停留在表象的事實。父母恩愛幾十年,彼此忠於婚姻,父親再婚並不是否決母親的愛,而是作為一個父親,他想把自己的所有,依然付出在這個家,付出給自己的孩子。

王先生的真實情感經歷,我只想說對於真愛,不僅僅只來自愛情。父母的愛,才是最令人心安和踏實的,在我們經營一段婚姻的同時,你也許是一個成功的丈夫,一個成功的父親,但是百善孝為先,我們先要學會如何做好一個兒子。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關注我,用情感的文字讀懂每一份真情)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8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7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6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6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12K次觀看
楓葉飛 • 9K次觀看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1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