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說,教育,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便開始了。
於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狠下心將不滿三歲的孩子推向了五花八門的早教班、親子班和幼稚園。
但父母所謂的「用心良苦」,卻有可能變成孩子的痛苦之源。
曾經與一位熟識的幼師,飯後閒聊。老師突然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你知道那些不滿三歲就被送去幼稚園的孩子,一天中說的最多的是哪句話嗎?」
「我要回家?」
「不,是我要找媽媽。」
「聽起來,很心酸。」
「這還不是最心酸的,園裡接了一個2歲1個月的小男孩,家中有保姆的,現在去了幼稚園整天喊著『我要找阿姨』。這種才叫真的心酸。」
「或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吧。」
「那孩子現在分離焦慮症特嚴重,每天抱著自己的小毯子,也不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樣下去,很容易出現自閉症傾向的。」
「我帶班那麼多年,那些得多動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基本都是早早被送來上學的。」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父母缺失的東西,老師是補不回來的。」
的確,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缺失的東西,老師是補不回來的。

早早把孩子送去園裡,影響真的比我們以為的要大。
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父母是孩子心靈的依靠。
過早把孩子推向外界的洪流中,孩子或許學會了獨立,但也失去了在父母身邊撒嬌玩耍、培養安全感的最佳時光。
2
很多父母或許會反駁說:
「這是個例,別危言聳聽。很多孩子早早去了幼稚園,也沒見出什麼大問題啊。」
「周圍孩子都上幼稚園了,而且有些幼稚園還會教孩子識字拼音算數背古詩,難道眼睜睜看著自家孩子天天吃喝玩樂?」
「現在社會競爭那麼激烈,孩子現在不學,將來怎麼辦?」
其實,有這種觀念的父母,不在少數。
孩子上幼稚園到底學什麼?孩子到底該什麼年齡上幼稚園?
對這些,大多數父母既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從1840年福祿培爾在德國布蘭登堡創立了世界上第一 所「幼稚園」走到如今,學前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條件越來越好,但唯獨家長的幼稚教育觀念卻一直落後。
來源:mp.weix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