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現實有時真的很殘酷

2020-06-11     新裝王     反饋

院區里有一個老人,就一個獨生女兒,留學國外,她老伴去世的時候,女兒就沒有回來。後來老人病重了住院,院區的其他人幫助老人跟她女兒聯繫了多次,希望她能回來看看老人並料理一下老人的後事。

沒有想到的是,老人的女兒說她走不開,委託別人幫忙料理一下,然後把她應得了遺產變賣了,給了委託人一筆錢,其他給老人女兒轉過去就完了。

院區里對於這件事反應很大,很多父母突然覺得,自己倖幸苦苦地把孩子培養的那麼優秀,孩子卻遠走高飛不再回來,到死都見不到孩子,還要把身後的遺產都給了她。

兒女太優秀了,對於渴望晚年生活想過得幸福舒坦的老人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兒女有出息就會遠離自己,自己的晚年也就沒有了依靠,很多父母不禁感嘆: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現實生活真的太殘酷了。

兒女越有出息,離自己越遠,親情越來越淡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裡有條件送孩子出去上學的也越來越多,海歸也成了國內知名企業追逐的對象。

家裡只要條件允許,很多人家都會把孩子送到國外。既讓孩子開了眼界,也覺得孩子贏在了起跑線,成為優秀的人才,甚至有的孩子就直接在國外定居了。

那些定居在國外優秀的孩子,本身思想和行為的獨立性就很高,再加上受到西方國家的個人主義的影響,價值觀會改變,對於國內很多傳統的思想很不在意,比如一家人過年團聚,家人的相互取暖,相互捆綁的家庭親情也就比較單薄。

所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越優秀的子女花在父母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會越來越小。而且他們都定居在國外或國內的大都市裡,如果父母不能和兒女們在一起,兒女們返回父母的家裡陪伴父母的時間和成本,他們都會仔細衡量,回家的看望老人會越來越難。

所以家有出息兒女的老人,晚年想要兒女經常陪伴自己在身邊,大多都成了一種奢望。

2、兒女越優秀,父母的成就感越強,到了老年不願意因自己拖累兒女。

中國式的父母都是很愛很愛孩子的,從來都是無私的奉獻,不管自己有多麼的辛苦多麼的累,也要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都給孩子。

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夢想,他們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所有的一切都願意為孩子的成才而讓路。

對於孩子的優秀有出息,父母的心裡充滿了驕傲,也充滿了成就感。無形中他們也深藏著犧牲感和奉獻感。兒女們越有出息,作為父母越不能拖兒的後腿,也不能給他們添麻煩。

所以家有優秀兒女的父母,老了越來越不敢麻煩和要求自己的孩子。晚年就算想享受天倫之樂,也大多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孩子的人生。

3、孩子越有出息,老人到了老年越會感覺「後悔」,甚至想能否重新來過。

家有出息兒女的老人,在能夠自理的時候感覺還可以,覺得孩子有出息,心裡頭很驕傲也很有成就感。

只是到了節假日或者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回來的時候,心裡會有莫名的失落。但也會安慰自己,覺得孩子很好就可以。

到了真正的動不了的時候,更在意孩子的陪伴,他們希望孩子不只是給自己寄錢,而是希望能夠經常見到他們,有的時候會很傷心的覺得如果時間可以重來,真不想把孩子培養的這麼有出息。

身邊有位老人一直以他的兒子為驕傲,他兒子很多年沒有回來了,老伴病了就回來待了一個星期就飛走了,留下了一筆錢。老人覺得她不缺錢就想看見兒子,可是現在兒子已經很多年不回來了。以前還能聽她說起這個兒子,現在她都不願意提起這個兒子了。從原來的驕傲變成了不願意再提起這件事,有種心都涼透的感覺。

結語:

當然子女的優秀是社會的財富,也是父母的驕傲。雖然生兒育女並不是為了養老,但是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了,已經過時了。

培養孩子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做父母的責任。孩子關心老人陪伴老人也是作為兒女的義務。有個優秀有出息的兒女,父母內心固然很開心快樂,可真正到了老年,才能夠體會到那種孤獨寂寞的滋味,甚至還會後悔自己把兒女培養的太優秀。

武巧輝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670次觀看
楓葉飛 • 920次觀看
楓葉飛 • 880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590次觀看
楓葉飛 • 920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楓葉飛 • 710次觀看
楓葉飛 • 650次觀看
楓葉飛 • 940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480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390次觀看
武巧輝 • 530次觀看
武巧輝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710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1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