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是成功人士,但可能沒有多少家長知道,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輸得起」,而現在的教育理念往往給孩子灌輸的卻是「不能輸」的理念。其實,比起輸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父母最大的「贏」,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輸」!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最近看到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
江蘇10歲女童因成績差,家中服藥輕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別視頻和374字的遺書。
女童在遺書中說: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為我學習不好,我離開不是因為爸媽,也不是因為老師,是因為我自己……」「我走了你們也不用天天打我罵我了,雖然爸爸媽媽打我罵我,但我知道都是為了我好。」
成績不好就自殺,這是孩子「輸不起」的表現。想起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的類似情節。
有一小姑娘考試考砸了,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了農藥 ,醫生全力搶救後,命是暫時保住 ,但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女孩媽媽聽完就崩潰了,哭著說:「我要知道她會喝藥,我幹嗎要說她呀!沒考好就沒考好唄……」
現實生活中,孩子出事之後,父母的第一反應都和那位媽媽一樣,幡然醒悟:在生命面前,成績微不足道。
如果讓父母在「孩子不想活了」和「成績不好」中二選一,相信所有家長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因為活著,就有希望,就是幸福。
與其在無法挽回的時候痛心疾首,不如及早教會孩子積極、坦然地面對「輸」。輸得起,你就贏了。
孩子的輸不起
緣於家長輸不起
看過《最強大腦》義大利男孩安德列·拉托雷和中國男孩李雲龍的對決戰。
節目組要求兩位孩子記憶51對新郎新娘的隨機站隊順序,並用人偶模型把排位元元展示出來。
一開始,李雲龍誤以為自己擺放錯誤,在現場失聲痛哭,嘴裡一直念叨著:「我擺錯了,可是我記對了呀!」
用現場評委的話來說:感覺他整個人被擊潰了,什麼都沒有了。
安德列·拉托雷見李雲龍的反映,忍不住也落了淚,主持人問起,他說:「我看他哭得這麼傷心,也覺得很難過。」
成績公布後,意識到自己是贏家的李雲龍,情緒大反轉,立馬破涕為笑。
再看看義大利孩子:他大方地跑過來祝賀、擁抱李雲龍。
事後,很多人評論李雲龍「輸不起」,大贊義大利男孩的豁達和淡定。
其實不僅李雲龍,中國孩子現在普遍變得「輸不起」。
大到成績不好就自殺:
小到一遇挫折就哭鬧:
「上次沒拿到三好學生,哭得撕心裂肺;」
「面試的小學沒要我家孩子,孩子總是悶悶不樂;」
「玩個遊戲,一輸就耍賴、打人……」
白岩松曾說: 「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但很多家長只求孩子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遺餘力地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
天價學區房、昂貴補習班、放棄工作陪讀等……
他們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和炫耀資本,和孩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孩子輸不起,家長更輸不起。
劉震雲在他的書中寫道: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就便是輸家。
贏未必可喜,輸未必可悲,勝負並不重要,跌倒了站起來的姿態才最重要。
輸了成績
不代表輸了人生
曾看過一位15歲少年自殺前留下的血書:
「老爸老媽,我離開是因為我成績差太多了,不可能考上高中,我也不想再給你們增加負擔了。我無法集中精力在學習上,只能放棄了,如果我還聽得進課的話,我會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的,可是我不行,我不願意做啃老的人,也不願做一個社會上的敗類,所以我選擇離開。」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來源:www.toutiao.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